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七章 謝麟的危機感,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地利益是個整體,意識不到不應以黨爭而不惜損壞大宋整體利益——不,他沒有這個概念,他不知道大宋這個概念‘內涵’新黨,‘外延’舊黨!他從小沒有受過封建教育!反而在農奴文化氛圍下,他只知道要不停的爭勝,爭奪天下第一人、第二人的地位,所以他成了‘獨相’——這是他的文化底蘊造成地必然。在這種‘必然道德’下,他與西夏的媾和無需顧忌百姓與國民,只需顧及自己就行了。”
謝麟瞪大眼睛,禁不住插嘴:“此種說法倒也新鮮——外延,內涵,這個兩詞,想一想,很有味道。”
趙興嘆了口氣,繼續說:“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君子’,雖然大多數君子也是農奴出身,但他們的心懷要博大的多,所以他們所做的,無意之間符合了‘團隊’的概念——他們容得下人。所以作為他們的同胞、同黨,是快樂的。
稍稍不如意地是,他們對敵人也依舊寬容博大,他們的仁愛太氾濫。”
趙興說到這,停止了搖扇,他悠然神往的說:“原本我大宋是君子政治,在商業精神下、在共和精神下,我們有可能給大家帶來團隊意識,但一群農奴對商業文明的反撲中止了這一變化,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將這一切校正……在園丁的剪刀下,自由才是敵人。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沒有園丁,自由的思想?”
謝麟聽的冷汗都下來了,原來這名“新黨干將”骨子裡面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舊黨,身在偏遠地嶺南,還時刻念念不忘反撲。
但謝麟對趙興是比較欣賞地。因為儒學講究尊師重教,哪位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像趙興這樣無怨無悔地追隨到天涯海角,因為這層喜愛,謝麟想了想,決定無視趙興剛才講的,直奔他的主題:“趙大人,這一年我四處撲火。眼見著荊湖動亂即將平息,我荊湖荒僻,沒什麼大出產,要想再發展,還要靠趙大人攜手。”
李清照是個聰明丫頭,每天,出入個個官衙如履平地的她聽出了謝麟話中地含義——所謂“攜手”,這兩個字才是關鍵。
涉及到官場密謀的事情她不適合插嘴。所以她眼珠一轉,立刻跳了起來,嘴裡嚷嚷:“我快要餓死了,梅三孃的魚膾怎麼還沒弄好,我出去看看。”
李清照鑽出艙,趙興將手中的扇子輕輕放到桌上,坦白的詢問:“應老需要什麼?”
謝麟躲閃的回答:“趙大人的手真長,我聽說你早就在插手廣西的事情。如今還伸手到了福建。我沒你那麼多地本事,荊湖南路才剛剛穩定,我想明年出兵荊湖北路。恰好我聽說你在淮南有點勢力,黃州、揚州還有許多屬吏都是你的舊人……趙大人能給我點幫助嗎?”
趙興坦然回答:“我的槍械局今年擴容,年產快槍已經達到了一萬杆的產能。大炮也能日產十門左右。此外,眾所周知,我廣南的火藥配方跟朝廷選用的不一樣,爆炸威力更大。謝大人要槍要炮。要火藥,只管拿錢來。”
謝麟笑著把臉別過去,眼睛看往別處,答:“我要是有錢,還跟你說這話……得了吧,我聽說火槍隊可是一個吃錢的老虎,訓練一支火槍隊,足夠訓練十倍的禁軍了。我養不起。不過,你廣南地手雷若能賣給我一些,我倒是需要。”
謝麟這是詢問趙興彼此聯合的可能,而趙興跟對方談火藥軍械,是在隱晦的告訴對方,他可以在軍事上跟謝麟聯手。但謝麟拒絕了這一建議。不管拒絕的理由是什麼,他表達的意思很明確:他不想像趙興那樣建立一支強大地軍隊,只要手頭的兵夠用就行。
趙興重新從桌子上拿起了小扇。謝麟見到趙興懶洋洋的。他連忙掀開了底牌:“我聽說明年朝廷科舉,兩廣要專門組織學生上京趕考。我荊湖與兩廣同屬‘指射之地’。這些學生一旦考中,總不過回鄉任官,我想與趙大人聯手在京城活動活動,讓他們每個人都得一個好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