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五章 兩個大軍閥的密晤,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是涇源路經略,等於頂了謝麟的位置。我被呂惠卿攆出環慶,尚且一肚子怨氣,我才不信謝麟地肚量比我還大,能眼看著別人來摘桃子,卻親密的像兄弟。
我也不信呂惠卿肯託他向我求情——即使兩個人是同鄉,也不可能。呂惠卿是條癩皮狗,他頂多向人打聽一下誰能跟我說上話,絕對不會託謝麟來說這事的……可我就想不通,他幹嘛把這次宜章之會弄的如此慎重。”
万俟詠責備的看了趙興一眼:“大人,你也算是一個參加過‘西園之會’的人,怎麼就不懂文人聚會的意義——謝麟這是在結黨,而且是明目張膽的結黨。
如今天下太平了,朝堂上地黨爭越發慘烈,天下士子人人鉗口,人人自危自己的危險,他謝麟有什麼?荊湖窮困,民間叛亂不止,謝麟四處滅火撲救。弄不好,西夏戰亂之後,他荊湖就成了耗費朝廷錢糧的大戶,此情此景,他怎能不拉幫結派,以固自身。”
趙興默默的想了一會,他搖搖頭,嘆了口氣。
身為一個現代人,他體會不到在沒有報紙、電視、網際網路時代。文人聚會有何意義。或許,這就跟現代把持話語權一樣。無數的文人學子聚集在一起,把持了一時的強勢話語權,而別人的微弱反對都被他們的口水淹沒,這就是古人最常用地宣傳技巧。
整個兩宋有兩場文人聚會值得注意,一個是“西園之會”,這次文人聚會象徵著中國“佛拉明戈時代”地輝煌頂點,到了南宋,朱熹倡導的“鵝湖之會”,則意味著中華民族地裹腳自殘、自虐時代的開始。
趙興這時還不知道,這次兩湖兩廣的“白鶴之會”註定又給歷史增添了一個旁支,它的舉行意味著旁門學問走向了高高地殿堂。學問開始趨向實用技術,而這當中,趙興學生修建的白鶴亭,起了重大影響。
夕陽沉入江中,學生們已經告辭而去,趙興揹著手走出亭子,幾名廓爾喀兵點亮燈籠,趙興望著江水。悠悠的說:“讓福建動手吧,呂惠卿已經察覺我的企圖,再不動手,他就想出了應付方法了。”
万俟詠點點頭,招手喚過一名親兵,低聲吩咐幾句,那名親兵轉身奔入黑暗……
第二天,趙興一醒。就被宜章城內的情景嚇了一跳,一夜之間,宜章城人口突然多了五分之一,新增加的人都是讀書人,他們穿著讀書人的衣服。滿城晃悠,尋找可以吟誦的風景與人物。
至第二日,這種情況愈發厲害了,首先得到訊息地是韶州學子。他們身在富裕的廣南,比荊湖兩路的學生要富裕,聽到訊息的他們立刻趕上自己的馬車,從韶州各地向宜章奔來……
如果此刻從空中俯視下去,就會發現所有通向宜章的馬路都排成了長龍,而且這座現象還沒有中止。
隨著影響的擴散,韶州以南的廣南學子也行動起來了,他們紛紛趕著自己地馬車。騎上高頭大馬,向宜章狂奔。
荊湖南北路這幾年沒有好好修路,相比兩廣,當地學子趕到宜章要越發困難,可就這樣,依然沒有攔住兩湖的學子,他們背起包裹,一路向宜章狂奔。有些家境貧寒的學子甚至變賣了僅有的田產。打點起最後幾本書。搭載上南下的商船或商隊,向宜章一路狂奔。
就在議定開會地第二天。趙興的學生已經僱用了一千當地民夫,開始在江邊挖路,清理地基。許多扎風箏的手藝匠人開始聚集起來,利用手頭的材料開始綁紮鋼筋柱。期間,謝麟專門去探望了一下學生們地行動,不知所以然的他看不出頭緒,正好趙興叫他同往城中一座佛寺考察,謝麟便將此事拋到了一邊。
趙興領謝麟檢視的佛寺有百十間房子,還包含一座大院落,趙興看中了此處僧院的廣闊,準備出資將它購買下來,用作修建書院。而強買僧人田地,需要謝麟這位官員出場,不過,因宜章歸荊湖管,這點小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