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宋海軍的誕生,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宋“海軍”的誕生
是年三月,朝廷的新任命也下來了,名目上是南方不靖,兩位官員原地連任。
但實際上誰都知道,趙興那方面給朝廷一個臺階,朝廷藉著這個臺階順勢給了趙興想要的,同時,朝廷官員也準備好了足夠的空錢袋,等趙興運來的東西裝滿那些袋子。
三月末,陳不群帶領廣南水軍終於護衛著大宋商船駛過了獅子城,進入印度洋海域。
此舉意味著“廣東水師”正式成為“海軍”。
現代,海權理論認為:不進行跨洋護航的艦隊只是“餐桌上的軍艦”,或者“渠溝裡水師”。只有進行了針對商船的跨洋護航行動,才能讓艦隊正式升級為“海軍”。清末,中國艦隊之所以只敢稱“北洋水師”、“南洋水師”而不稱“北洋海軍”、“南洋海軍”,就是因為他們不曾對民船有過護航行動。
這次,陳不群的跨洋護航行動,使中國在宋代就正式擁有了“海軍”。
可惜,當世的人沒有體會到廣南水師突入印度洋護航的意義,他們只關心印度次大陸的商貿情況。而趙興第一筆採購單子也令他們笑掉大牙,因為趙興的第一筆採購單子是樹苗,他向印度諸土王下了一筆六十萬株酸角樹苗的大單子,要求土王在兩年內交貨。
趙興第一批採購的樹苗裝滿了幾艘大船,這艘大船因為載有樹苗,不敢在當地停留,立即返回了,並帶回了宋商打破阿拉伯商人的封鎖,實現與天竺商人直接交易的希望。隨後,碼頭上滿載茶葉、絲綢、陶器等等貨物的宋船紛紛扯起了帆。尾隨著廣南第二分艦隊向印度奔跑。
接下來是連續不斷的返航宋船,這些宋船的桅杆一個挨一個,從廣州灣一直鋪到了天際盡頭,如果這時有人從一個船頭走到船尾,再跳上另一艘船,他可以腳不沾水地一直走到印度。
返航的宋船帶回了印度的黃金、著名的烏茲鋼,印度的牲畜,以及巨量的糧食、翡翠、寶石、玳瑁、象牙、虎皮。還有整船整船的香料。那些耀眼的財富讓廣州港地海商紅了眼,他們立刻組織起第三批船隊,在廣州第三分艦隊的保護下快馬加鞭奔向了印度。
趙興站在香港的岬角,送別最後一艘宋船後,樂的嘴都合不攏:“我看到了什麼,滿眼全是稅收啊,出海的每船,貨物有10%歸市舶司。這麼多的船出去,廣州今年的賦稅一定增漲的難以想象……恩,打仗地錢有了。”
万俟詠摸著下巴上的山羊鬍,興奮的說:“大人原來就說,養一支海軍護航最掙錢。我現在才知道:做什麼投資都不如投資軍艦。這一艘船出去,至少帶回來三百料(一百五十噸)戰利品,一年的軍費也就有了。還能給我們增漲賦稅。掙錢啊,這海軍我們要多養幾個。聽說天竺過去是黑衣大食,黑衣大食過去就是鄧御夫去的非洲大陸,那片土地跟我們腳下地大陸面積相仿,這麼大的海洋,要多少軍艦才能護的住。”
趙興笑呵呵的回答:“三年前三佛齊與駐輦國進行了一場小規模海戰,駐輦國出動大小船隻四千三百二十一艘,這只是駐輦國地一部分軍力,當然。駐輦國的半數戰船都是獨木舟級一級的,我們用戰船撞也能將他們碾碎。”
帥範突然插嘴:“三年前,我記得三年前大人上任的時候,曾在海上待了一個多月,是不是那個時候大人目睹了那場海戰——雙方誰勝了?我記得大人這次制壓南海,獨獨落下三佛齊。”
趙興摸著腦袋,笑的很憨厚,他回答:“誰都沒勝。因為雙方戰鬥的兩天兩夜。在打的精疲力竭的時候,麻逸海軍參戰了。它見誰都打,一戰把雙方地海軍全部送進了海底。此後,三佛齊與駐輦國的爭鬥減弱了下來,因為雙方都打不起了。”
帥範翻了個白眼,嘴唇無聲的蠕動了一下。趙興沒理會帥範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