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四章 所有的罪惡都要償還,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住量大。趙興一手掌控著亞洲硝石第一儲藏地小琉球,還掌控亞洲第一硫磺儲藏地日本的海貿,在這次修路過程中他使用了無限量的炸藥,逢山劈山逢路開石,取直線從廣州取直線向惠州。
這條正在修建的道路並沒有與現有的官道重疊,偶爾它會與現存的官道平行,這時候同行的人就會看到爆炸引起的硝煙與滾滾的煙塵、隆隆的聲響。帥範一路走一路介紹:“從這裡到惠州我們一共分了三百個屯,每個屯大約一千人,負責修二十里官道。其中需要搞爆炸的總共有二十多個點,好在我朝人人都會點爆竹,弄這些並不複雜。
這些民工分作三班,每班幹兩個時辰,一天干六個時辰。輪到幹活的班隊上去開山,炸下來的山石粉碎了鋪在路面,沒有輪上的班隊,或者已經幹完活的班隊會集中起來進行簡單的操練。此外每天還有半個時辰的授課,主要僱傭當地老農給他們講廣州作物的習性。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僱傭了一百三十名當地老農,其中還有部分村秀才……”
趙興打斷帥範的話,插嘴說:“我已經跟方次彭商量好了,凡是來給民夫授課的老農,都給授予廣南東路農學教諭的虛銜,不管他識不識字,官府都發給教諭的官身。這官銜不給薪酬,但學政那裡記錄名單,他沒有品級,但見到地方官可以不跪拜。若有官司牽扯學諭,當地地方官必須先稟明學政,再行傳喚農學諭。”
帥範撇撇嘴:“大人,農學諭這稱呼那麼拗口,還不如直接稱農學士好一點。”
万俟詠阻止說:“休得胡來,學士的名號豈是我們隨便就可以給的,還是叫農學諭好點。”
帥範又嘟噥了一句什麼,大夥都沒有聽清,接著他又說:“大人說到年底會有十萬民工過來,可現在只有六萬,人手嚴重不足。廣州這裡南人矮小,一貫不堪戰鬥,我們的水師與槍手還需要從山東河南募集,大人,眼看就要過年了,過了年軍隊編練不成,我們可就出不了手了。”
趙興一邊催馬趕路,一邊解釋:“彆著急,人會有的,我大宋有一億百姓,河南山東人口足夠,可是這都需要時間。招人需要時間,運送這些人也需要時間,這些人趕到廣州,也需要時間。
再隔五六天,陝西的瀝青就要到了,這批貨物透過黃河運到渤海,而後再從渤海一路下來,路上運了一個月,等他們到了這就開始鋪路了,明年開春把路鋪完,這些人就可以讓他們墾荒,先來的這幾萬人只要一半肯留來來,我們這一年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可是每批來屯墾的人都需要訓練,反正朝廷有把流民編入廂軍的慣例,我們就且當把這些流民編製成廣南廂軍,而後散步在道路兩邊一邊墾荒一邊護路。等這些人紮下根來,廣州的人口就足了,人口足可以辦很多事。”
帥範有一句每一句答應著,這三人就這樣一路走一路遊山玩水,時不時的駛下正式官道到築路現場觀察一下施工情況,等他們趕到惠州,恰好是除夕夜。
蘇東坡走到哪都是萬眾矚目的人物,聽說他貶謫到惠州,無數讀書人專程等候在他貶謫的路線上,準備追隨他來惠州。其中一名揚州學子張惠蒙性格最堅韌,在路上沒等到蘇軾,他竟然用兩條腿丈量著,一路摸到了惠州,追隨在蘇軾左右,親執弟子禮日夜伺候蘇東坡。接著惠州附近的文人學子聽到蘇軾到來的訊息,一起趕到蘇軾的貶居所,甚至連海南也有不少人渡海前來惠州向蘇軾請教,其中就有海南有史以來第一名進士姜唐佑。
此時的姜唐佑還沒有考中進士,等他考中進士的時候蘇軾已經看不到了。
這些文人學子自發的彙集到蘇軾居住的白鶴峰前面,讓蘇軾所在的這片山林顯得靈氣十足。趙興站在山腳下,仰望著山道中絡繹不絕的朝聖學生,心心醉神迷的傾聽程爽的彙報:“師公說是喜歡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