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門心思倡學問,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求諸於野。就是這個意思。夫子並不知道我們的禮法真的藏在別國,他說這話的意思是:別國的禮法也是禮法,別國的行為準則也是準則,當我們失去秩序時,我們應該看看四周,看看別國的規則是什麼,而後向他們學習。

周禮體現的是秩序,禮法約束下的秩序,比如官員該幹什麼?百姓該幹什麼?臣子該怎麼做以報答聖上?一句話:遵守禮法。或者說尊重規則,保障社會秩序——天下各國都是這麼做的,雖然他們的規則並不稱為周禮,我們觀察一下他們的規則,總能找到好的一方面,去蕪存精、去偽存真,總能尋找到真理。

所以,我們的胸懷要大一點,不僅要裝下整個大宋,還要裝下整個世界。學問,不懂就問,多學好問,我們詢問的物件不僅包含大宋不同黨派,還要包含蕃人,夷人,包含非洲、歐洲,包含整個世界,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連州府學的學生用雷鳴般的掌聲歡送趙興下臺。

在趙興這番講話下,原先連州學諭,以及廣南東路學諭方次彭準備的那些酸溜溜的、引經據典的開場白成了一堆廢話。什麼語言在這番講演面前都蒼白無力,那些學諭勉強上臺,張嘴結舌的草草談了幾句,立刻告退。

因此,這次演講的所有榮耀歸於趙興,他在這裡提出了一種新的做學問主張,他盜用明代一個學派的語言談“知行合一”,但實際內容卻與明代“知行合一”派完全不同。

古代,學問大家開宗立派提出新的學說,都需要很高的名望以及一大堆享有盛譽的學者支援。趙興這裡悍悍然的提出自己的學術主張,幸好在場的學諭們大都是“指射之地”的酸學究。他們沒有學過系統辯論學,但趙興挾劉摯蘇軾之威,接著紀念至聖先師談真儒,在貶官的頻頻點頭中,那些學諭只感覺趙興說話很嚴密,找不出邏輯漏洞,又看見劉摯點頭頻頻,受這位前任丞相的威名震懾,一時之間,在場的人中有大半,對趙興的學說心悅誠服。

雖然,也還有小部分人雖然尚有懷疑,但那種懷疑極其微弱……

這次演講過後,趙興尊師的影響像水波向四處擴散。當月,名僧參寥子派專使來惠州問候蘇軾。著名僧人曇秀也來惠州探望。稍後,蘇州定慧長老守欽也派遣其徒卓契順,來到惠州向蘇軾問安。再往後,全國各地來嶺南探望蘇軾的學子絡繹不絕,除了蘇軾外,這裡還有大量過去的宰相,賢者,使得嶺南一夜之間成了讀書人中的聖地。

不久,陳慥陳季常亦想來惠州探望,被蘇軾發書勸阻。此後,宋代第一神秘人物、唐宋八賢之一,潮州人吳復古又忽然出現惠州,陪伴蘇軾多日。

但演講過後,趙興沒有在連州停留過久,典禮一結束,他甚至沒有跟學生們交流便起身告辭。他走的時候沒有提劉摯的安置問題,等他走後連州官員有點難堪。幸好李之儀在場,他順著趙興的話題,裝糊塗的將劉摯安置在書院做看門人兼發放廩米的守門吏,於是劉摯就這樣安頓下來。他平常把守府學的大門,閒暇時分,來他府中請教學問的學生堵塞了書院的道路,而當地官員們對他的存在視而不見……

劉摯的待遇迅速在廣南東路擴散開來,趙興在連州談了“尊師”,他雖然隻字沒有提到老師蘇東坡,但惠州官員心領神會,馬上,蘇軾又被請回了合江樓居住,這個合江樓是惠州招待來往官吏的最高階別招待所。隨後,各地也仿照蘇軾與劉摯的安置法,將這些當世大儒都安排在府學附近,以便府學學生隨時請益。

中國古文是一項很難掌握的學問,沒有拼音注音,如果沒人親口教授,你看見字都不認識;又因為沒有標點符號,一篇文章的斷句出現錯誤,意義全不相同。這些貶官在學問上要遠遠高於廣東當地土生土長的讀書人,有了他們指點,原本十數年後才誕生的“江西學派”提前誕生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