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滿肚子不合時宜,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儒學,夫子生前從沒有說起過,是董仲舒那個老騙子用來忽悠漢武帝的,它是‘偽儒學’。
至聖先師在上古時代就能察覺到這點,他給我們指出了與大地和諧相處的方法,他告訴我們:這片土地不止要養活我們人類,也養活千萬生靈,我們遵守這些規則就是‘守禮之人’,就是敬愛大地之人。
‘愛其君’我就不說了。怎麼證明你愛其君,就是遵循所有的法律,做你該做的一切。那些法律古人把它叫做‘禮制’,它是一系列的對上下尊卑的規定、對行為準則的規定,遵守這些法則,便是‘守禮之人’。
關於‘親’也是一系列法律規定好的,但我認為這個‘親’不僅僅包含自己的親人,因為你的同胞,你的左右鄰舍也算你的胞親。胞親之間如何衡量某人是否守禮,如何與大家和諧相處,這就是規則的力量,制定一個人人都能接受的行為規則,大家都按這個規則行事,這就能和諧相處——此所謂夫子所言的後半句: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天地君親師——與每個物件相處,要想保持和諧,都必須遵守法則,法則的力量高於一切。無視了法則的存在,不論大事小事只要求別人聽從自己的意志,以為這樣做就叫和諧,夫子說過,這必定導致‘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今天,這座禮堂就是讓大家探求真相的。我們要知道一個簡單真理:部分的真相不是真相,省略的事實不是事實。若有人把夫子的前半句話告訴你們,說:禮之用,和為貴。於是便要求你們不用大事小事,都一致舉手同意,這才叫‘和諧’、‘和為貴’,那是打著夫子的旗號搞詐騙、搞愚民。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一座殿堂——就是眼前這座明堂,以供你們辯論,探求真相的全部,以及不被節選的事實……”
趙興這話只是對夫子理論的一種探求,別人還沒有聽懂趙興這話中的意思,劉摯已經聽懂了,但他不敢說話,只激動的兩手緊握,面紅耳赤,渾身發抖。
他在心裡不住的吶喊:太好了,簡直太妙了,這簡直是對舊黨最好的回擊。
王安石不是說過“三不畏”——天變不可畏、祖宗之法不可畏、人言不可畏。昔日王安石打破了一切規則,就為了把百姓口袋裡的錢,“為國為民”地搜刮到自己同黨口袋裡。所以蘇轍拿王莽跟王安石比較,說這兩人同時都是大學問家,待人都謙恭有禮,自己為官很清廉,生活還特簡樸。兩人之間還有一個共同點是:都把老百姓的錢搜刮走了,而且這錢卻沒有裝進國家的腰包裡,被同黨私下分贓了。
這兩人唯一的不同點就是:王莽篡奪了皇位,而王安石沒有,所以王安石是個稍遜於王莽的大奸,即使他被稱為偉大光榮英明正確的導師,那也是“大奸大惡導師”。
王安石畢生致力於破壞一切規則,而趙興這裡談規則,談對真相的認識。在朝堂里黨爭紛紛、迫害異己、壓制言論以“建立和諧盛世”的時候,趙興在此談論“規則約束下”才是真和諧……這不是隱晦的對王安石的行為作出抨擊嗎?
這抨擊做的太出色了——天地君親師,連“三綱五常”都綁在一起講述維護規則的必要性,誰敢輕易指責,那就是不敬天、不敬地、不尊君、無父無母的野蠻人。
停了一會,劉摯又失望的想到:趙興這人果真是蜀黨。
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調和派。舊黨當政的時候他偷偷摸摸的推行改良的新法,新黨當政了他又抨擊新黨過於激進,但新黨要推行的新法他又率先響應,只是改的面目全非而已。
這不是調和派是什麼?
人都說蘇老坡“滿肚子不合時宜”,我看趙離人師徒一脈相承,也是“滿肚子不合時宜”。
這時候了,說這些,有用嗎?
劉摯正想著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