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滿肚子不合時宜,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行合一”、“黃州進士趙興趙離人敬獻”。

今天舉行的揭幕儀式是非常特別的,宋代官員沒有經歷這場面的經驗,帷幕拉開後,他們都將目光轉向了趙興。

趙興先向劉摯謙讓了一下,而後又請李之儀上前講話,李之儀搖頭不語。趙興就不客氣了,他邁步上前,大聲說:“那我就來將幾句……今天,我站在這座殿堂前,告訴大家,這座殿堂的建立就是為了探求真相。

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世人常常在引出這句話的時候,只講述這句話的前半部分,卻省略了後半部分話。

夫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裡。但不論大事小事只要求別人聽從自己的意志,以為這樣做就叫和諧,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為單純為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一直以來,我都在琢磨夫子所說的這個‘禮’指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古代字詞量較少,常常一個字代表多個含義,所以人們常說:夫子微言大義。

在這句話裡,夫子特地強調需要用‘禮’來節制‘和’,一直以來我在思索禮的正確含義,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這現在,我們把約束人行為的東西稱之為什麼——兩個字:規則。對,毋庸置疑,‘禮’就是一種規則,一種行為準則,一種社會秩序的標範。

這一天,我豁然開朗,我認為,夫子在兩千年前說得這個‘禮’是廣義上的‘禮’,這個‘禮’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規則’。

如果這麼翻譯,這句話就好理解了。夫子在這裡說的意思可以總結為:‘遵守規則與秩序,才能和諧’。用規則來約束人人,才能造成和諧。

細細想來,規則確實是一種‘禮’。比如人們常說‘五常’之禮——‘天地君親師’,這是為人處世必須遵守規則,這就是一種‘禮’。

何謂敬‘天’之禮:敬畏上天,遵守人世間的道德約束,心中常想著‘人在做,天在看’——我認為這樣的人便是‘守禮之人’,也就是遵守道德規則的人。

所謂敬‘地’之禮就是尊敬我們腳上踏足的這片土地,時常感激它帶給我們的豐足收穫。具體來說就是夫子所言:捕鳥的時候網開一面;捕魚的時候不竭澤而漁;捕獵的時候不殺二毛——也就是不殺年老長白毛的野獸與年幼還長著胎毛的野獸;伐木的時候不砍伐幼樹;收穫的時候不將地裡的散落稻穗清理乾淨,以養活小鳥……

做到了這一切,就是與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和諧相處。

夫子為什麼要讓我們如此‘敬地’,我約略解釋一下:為什麼不殺二毛,因為年老的野獸常常身體有病,人吃了對身體不好,而它們正是一些野獸的捕獵物件,我們捕殺了它們,許多野獸不免就要捱餓了。而捕殺幼獸跟‘竭澤而漁’的道理一樣,幼獸長不大就被我們殺了,從此我們別想在捕獲野獸了,因為那些野獸沒有繁殖的機會。

至於‘收穫時不要把田地裡的禾苗撿乾淨’,說到這點,我不得不對至聖先師五體投地。一千七百年前,至聖先師就知道地裡那些殘剩的禾苗可以養活麻雀等小鳥,而麻雀等鳥類在吃草籽穀粒的同時,它們吃的更多是蝗蟲等農田害蟲。

曾有人說蝗災也是‘五德’之一,蝗出於土,天發蝗災意味著土德缺失,意味著大興土木致使上天震怒,但不知道你們觀察了沒有,為什麼古代很少蝗災?古代大興土木卻不見蝗災。

環慶也經常發蝗災,我在環慶觀察過了,如果不過度清理草籽的話,農田裡麻雀就多,麻雀多則必定沒有蝗災。所以,真理是:蝗災與‘五德始終’無關,它就是一件‘鳥事’。而‘五德始終’也不屬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