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二章 風暴就要來了,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效率低下,又質量低劣,數量又嚴重不靠譜。這次他甩開樞密院自己生產,既少了一層官員盤剝,縮短了運輸距離,又讓商業因素進入了軍事體制。而商業的特性是:一旦被它的觸角觸及到的層面,既得利益者會牢牢的霸佔住自己的利益。
五月,朝廷的封賞下來了,環慶路各位官員全部都往上升了一層,章楶範純粹等人也各有升官,連万俟詠、帥範都因為這份軍功正式跨入七品官的階層,從此成了“官”而不是“吏”。
對趙興來說,他的頭銜又加長了,現在他的官職表述為:皇城使、寶文閣學士、中奉大夫、除環慶路緣邊招討安撫使、行慶陽節度使(知州)、行慶陽團練使、右散騎常侍。
這其中,新增加的皇城使又可稱為“武功大夫”,是“諸司正使”第一階、武銜第十四階。當它被叫做“皇城使”時,為了顯示皇權第一,需要排在所有的官位最前頭,而當它被稱為“武功大夫”時——文官最喜歡如此稱呼——則需要放到團練使的後面,因為團練使是從五品官,武功大夫是從六品。
另一個新增加的“中奉大夫”是文官第13階,之所以要把這個官銜放在最前方,是因為它是正四品官銜。趙興原先的第19階朝奉大夫是“散大夫”,而中奉大夫是“中大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書”。這意味著趙興“趙中書”這次因為軍功,直接從正五品躍遷到了正四品,成為“路”一級的正式官員。
趙興的官職裡去了“宣正郎”,是因為他升到了比“橫行副使”裡的宣正郎更高的“諸司正使”階層,但這也意味著他再不能把鬧市當自己的賽馬場任意賓士,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朝廷給他增加了一個檢校官職:右散騎常侍。
右散騎常侍這個寄祿官屬於武官“諸司正使”階層、但同時也屬於“檢校十六階”中的第13階。宋制“檢校官”是一種文官、武官都包含的階層,一共分一十九階:在檢校階層頂頭的是太師、太尉、太傅等“三公”與“三少”(即少師、少傅、少保)職位。有了這個檢校的名目,意味著他可以隨身攜帶兵符,不經申報樞密院同意,就可調動三百人以下計程車兵。雖然不能在鬧市騎馬賓士,但可以攜帶幾名騎馬侍衛到鬧市溜達。
除此之外,趙興官職裡,“環慶路緣邊招討安撫使”前面是個“除”,這意味著他已經升到了與這個官位相等的品級——正五品官或更高品級,所以其它官銜前面要加一個“行”以顯示以高就低。
幾份官職湊在一起,不算節賞與炭薪錢,使得趙興的月薪達到了400貫左右,這份薪水相當於現代月薪15萬元的金領……不過,此時的趙興對自己在宋代跨入金領階層,卻並未感到欣喜莫名,他一邊處理著因巨量移民而帶來的海量公務,一邊緊張的注意著朝局的變動。
六月,蔡京因為貪腐被罷免了成都知府的官職,同月,蘇軾升任禮部尚書,妻王弗病故於揚州。而後,三子蘇過扶靈前往常州安葬。與此同時,蘇軾因朝中的仇人賈易已經徹底歇菜,因而對朝廷的任命沒有拒絕,奉詔赴京城上任——於是,朝廷再現短暫的三蘇同朝現象:執政大臣蘇頌,戶部尚書蘇轍,禮部尚書蘇軾。
趙興的檢校官再向上邁一步,也就到了“五大侍郎”,然後是“五大尚書”銜,但這種檢校虛銜跟正式任職不同,正式任職的五尚書、五侍郎作為差遣官,反而沒有調兵權。
也就在這一月,海南昌化軍貶官張宛等三人上書,敘述自己年老體弱,希望朝廷法外開恩,准許自己回大陸養老,並請求朝廷同意他們在杭州安置……這次三蘇連署,同意了海南三名官員的請求,接到朝廷通知後,三名官員開始交卸職務,並在趙興的城堡邊購置土地,打算回大陸後與趙興毗鄰而居。
同月,夏收結束,趙興動員二十萬民夫開始修築通向賞移口與定邊城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