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皇帝慶祝生日,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所以,至漢以來,蹴鞠就是軍中之戲。至於這些門柱高度嘛,原無定例,說到這尺寸……也許是漢代《蹴鞠新書》中交代的。”
蘇東坡的亂用典故可是有名的,據說他考狀元的時候,曾經引用過上古時期的一個例子來說明他的觀點,這個例子讓博學多才的歐陽修看上了,他回家翻了好幾天書,找不到相關記載,特地把蘇軾叫來問一問,蘇軾臉部紅心不跳的回答:“那例子是我編的。”
在這種情況下,蘇軾說的蹴鞠來歷,趙興不敢全信,好在他也就是想求證一下是不是自己眼神出了問題,如今知道他眼神沒問題,門柱高度只是個虛指,便不再說話,拱手請蘇軾宣佈開球。
蘇軾一揮手,蹴鞠比賽開始了。按宋太祖規定:左黃右黑。亦即左軍隊員穿黃袍下場,右軍穿黑袍。兩軍在場中排好了陣型,裁判秦觀敲響了銅鑼,左軍開球,右軍轉身下場。
只見左軍球頭將氣球踢得團團轉,踢過數遭,再將球傳給兩個次球頭,次球頭演示蹴鞠的二人踢法,在場中做出許多舞蹈造型,將球傳來傳去,引得眾人齊聲喝彩。而後次球頭再把球傳餘人,最終穿給球頭,球頭拉開步子,先踢幾個過肩球,把球踢得團團亂轉,而後一個大步將球踢入“風流眼”。
“一勝!”場外轟然暴喊。秦觀在臺上敲一下響鑼,神色淡定的裁定:“左軍一勝!”
左軍鞠躬下場,輪到右軍上場表演了。右軍接球后,依樣將球踢過數遭,再傳給球頭,球頭揚起腳,將球踢向“風流眼”,隨著球偏離“風流眼”飛出,場外響起一片嘆息聲。
趙興打了個哈欠。這時,場中交換了球,又開始由左軍表演。這種表演性的球賽,宋人看的如痴如醉,趙興卻對這種一點沒有對抗性的比賽提不起興致。他看的昏昏欲睡,直到秦觀用小錘輕輕推醒了他,他方擦著口水,朦朦瞪瞪的問:“誰贏了?”
蹴鞠表演是一種類似藝術體操一樣的東西,球頭將球踢得一人高,做幾個造型,而後接住球,或轉身踢給同伴,或繼續擔任表演。球踢一人高也就是三米左右,做幾個造型動作最少需要花費3秒,在這三秒中的時間內,球要保持緩緩飄動狀態。也就是說:蹴鞠球速每秒一米。這種飄動速度只能是“氣球速度”,以此方便球員表演。
這種速度緩慢,純粹表演的球藝,讓見慣現代歌舞與藝術體操的趙興覺得乏味。而“比賽”結果是:左右軍各自踢了五球,右軍居然後來居上,贏了這場球。目前左軍球頭正在接受“吃鞭”懲罰,蘇東坡拿著一個鞭子,象徵性的輕輕抽了左軍球頭三下,而右軍球頭則贏得一個銀酒杯和十六匹錦緞。那些獲勝的人將錦緞纏在脖子上,活像現代的綬帶一樣披掛起來,腆著肚子望著蘇東坡。
蘇東坡高喊:“點呈!”
隨著這聲喊,杭州現役的官妓穿的花枝招展走上臺來,先衝蘇東坡鞠了個躬,一類穿紅大衣,戴特大髻的官妓向蘇東坡唱名。宋代尚紅,所以官妓中的佼佼者准許穿紅衣,號為“行首”。她們首先上場向蘇東坡稟報各勾欄瓦舍的點名的果。
古代中國什麼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都是有規定的,另兩隊官妓一類珠翠飾頭頂,穿銷金衫兒,著裙兒;一類頂冠花,著衫子襠袴;前者是普通歌舞伎,後者不插珠翠而插花,是因為她們等級高於前者,僅比行首略低,現代呼之為“當紅歌手”,或者“一線歌手”。
行首把應到人數、實到人數報告完畢,蘇東坡的倭僕已經牽過了高頭大馬,蘇東坡一馬當先,帶領隊伍出發,他身後跟的是各級官員,然後是蹴鞠比賽的勝利者。這隊人身披錦繡,趾高氣昂跟在官員後面,官妓們則或執花鬥鼓兒,或捧龍阮琴瑟,真是衣著映照,樂器並擎;娉婷嫵媚,相得益彰。而伏侍官妓的婆嫂們則喬妝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