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九章 給皇帝慶祝生日,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立,一邊期待它對宋朝的商品經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另一方面,他也指示自己的私幣開始對新錢進行翻模,做好了批次仿製的準備。

這種仿製對他來說不存在技術門檻,因為朝廷得到的那個壓幣機還是他指示以色列人獻上的,與此同時,他的私幣廠已開始使用更先進的水力衝壓機。所以朝廷發到各州府的母錢一到他手裡,立刻透過石膏脫蠟翻模,便成了水力衝壓機的模本,隆隆的衝壓機一響,趙興可以確認:自己私幣廠鑄造出來的錢,會比大宋的錢監鑄造出來的錢更精美。

當然,蘇軾不知道趙興在背後搞得這些手腳,這幾天他都正興奮的籌劃著天寧節的節目。

十月十日,天寧節。公元1088年10月26日,星期四。

連續兩年的饑荒並沒有影響杭州百姓過節的熱情,伴隨著震天的爆竹,天寧節的活動拉開序幕。由於這一天是放假日,蘇軾與趙興等人都沒穿官服,他們像普通百姓一樣站在杭州主街道上,看著遊行隊伍邊歌邊舞的走近。

走在隊伍前面的是“竹竿子”(又稱“參軍色”),他相當於現在的報幕人,因手執竹竿而得名,其作用在於引舞、念口號和向觀眾致詞。現代,樂隊指揮手站在隊前,手持的已不是“竹竿子”,那玩意稱為“指揮棒”。

“竹竿子”走在最前面,伴奏的樂隊跟在指揮後面,稱“後行”。不過,這些人確是胡人打扮。共兩百餘名十二三歲上下的兒童參加演出,分為十隊:

一為柘枝隊,穿五色繡羅寬袍,系銀帶,戴胡帽——形狀有點像現代的貝雷帽。這隊邊走邊擊鼓,演唱漢代的《柘枝曲》。

二為劍器隊,穿五色繡羅襦,裹交腳幞頭,戴紅羅繡抹額——亦即裹頭,紅錦手帕包頭。這些人邊走邊舞劍器。

三為婆羅門隊,著紫羅僧衣,緋褂子。因僧人是印度過來的,故稱“婆羅門隊”。他們邊走邊誦經。

四為醉胡騰隊,著紅錦襦,系銀,戴氈帽——也就是宋代著名的范陽帽。他們邊走邊翻筋斗。

五為諢臣萬歲樂隊,著緋綠羅寬衫,渾裹簇花幞頭——京劇裡小生常帶的英雄巾。這隊表演的是宋代戲劇內容。

六為兒童感聖樂隊,穿青羅生色衫,系勒帛,總兩角——宋代童子髮型,梳兩小辮,稱總角。他們在杆子上舞著,表演趕趁。

七為玉兔渾脫隊,著四色繡羅襦,系銀帶,戴玉兔冠。渾脫乃酒囊、皮船、口袋等——這隊伍也就是現代的旱船隊。

八為異域朝天隊,穿錦襖,系銀束帶,戴夷冠——波斯胡帽,也就是現代的無沿氈帽。他們敲敲打打,表演著西域打擊樂。

一為兒童解紅隊,著紫緋繡襦,系銀帶,戴花砌鳳冠,綬帶。解紅是紅色彩帶,解紅隊也就是揮舞綵綢,邊走邊舞的隊伍。

一為射鵰回鶻隊,著盤鶻錦襦,系銀,射鵰盤(盛箭囊)。這隊全副武裝,展現男子威武氣。

兩百多名兒童,紅紫銀綠,色彩斑斕,綿襖寬衫,著裝多樣,戴玉冠,裹幞頭,舞劍器,執錦杖,捧寶盤,挎雕箭,扮外夷來朝,裝異域獻寶,亦莊亦諧,亦歌亦舞。那種熱鬧壯觀的場面,無不會使人陶然而醉,樂不能禁。

這是什麼?現代叫做“花車巡遊”,據說是民國以後傳入中國的洋玩意……嗯,現在,趙興在宋代觀看中國人的花車巡遊——是的,是宋代!是中國!他心裡不住琢磨:這花車巡遊,焉知不是宋代傳遍世界的?怎麼到最後,它成了徹底的洋玩意?鬱悶!

宋代城市慣興以兒童來祝福、來祈禱、來歡樂的風尚,尤其重大的社會活動,都要讓兒童來參加以烘托氣氛。像熙寧年間東京久旱不雨,皇帝就下令東京的兒童著青衣,圍繞著各坊巷貯滿水、插柳、浮蜥蜴的大甕,呼喊著:“蜥蜴蜥蜴,興雲吐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