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五章 石頭已經推下山坡,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的用薯莨做漆皮,製備雨衣,我們也試過了,用密實的錦緞染色,作出的雨衣果然不透水,這玩意好。”

鄧御夫說的這些趙興全知道,因為鄧御夫與張用沒有銷售渠道,所有的銷售都是由趙興把持的,所以他問話的目的不是在這,他問:“火槍隊怎麼樣了?校閱了嗎?”

張用回答:“自你走後,樞密院來人了,他們把火槍隊全部帶走了,我聽說今年天寧節本打算讓火槍隊演練,可是不成,據說火槍頻繁炸膛,很是傷了幾個人。為了防備意外,火槍隊移戎河北……”

放火槍是個技術活,因為火槍裡的火藥燃燒以後,都是硫酸或者硝酸,這些強酸會腐蝕槍管,所以每放一槍都需要清膛,趙興制定了嚴格的操作流程,但依然防備不了人的惰性,失去了他的監管,有些人可能偷工減料打馬虎眼,火槍沒有及時清膛,必然導致炸膛頻繁。

難怪原版的突火槍要用竹管,這玩意實在是不得不的選擇。趙興努力著,但歷史還是頑固的回到了它原來的軌道,這支突火槍隊最終還是回到了竹管時代。

密州的其他行業也做的很不錯,團練們今年種下蘋果樹與紅薯。大多數紅薯都被當作種子高價出售給周圍的農民,少部分紅薯則作為示範,被加工成各種食品,比如油炸薯片、紅薯粉絲等等。

紅薯粉絲在這裡出現是作為一種快餐麵條出現的,由於量少,它成了稀罕玩意,這也導致紅薯的價格保持高利執行。有利潤就有動力,密州的紅薯種植倒沒有趙興想象的那麼的困難,它幾乎是在瞬間向外爆炸式擴散。

趙興瞭解到情況,嘆了一口氣,心裡暗自寬慰自己:其實,何必苛責,歷史已經大大的加快了進度,突火槍原本應該在四十年後才出現,它現在已經提前了,趙興還遺憾什麼?

紅薯的推廣,原本需要兩三百年,而它的出現也應該在兩百多年以後,現在它出現了,而且推廣起來毫無障礙,如此,還有什麼遺憾呢?

歷史的慣性有時真令人無奈,然而,它畢竟在前進。

問完密州的情況,趙興突然笑了,他笑著問:“錦州方面怎麼樣?那群渤海灣的主人翁最近開心嗎?”

“主人翁”這個詞一提,張用與鄧御夫都露出會意的淫蕩笑容,他們像小雞叨米一樣的點著頭,回答:“他們且樂了,如今我們想搓他們圓他們就圓,想讓他們方他們就方,乖得很。據說我們大肆收購羊毛,讓他們很是發了點小財。遼國遍地饑荒,唯獨他們吃的油頭粉面,都幸福著呢。”

幾名以色列人抱著賬本開始會賬,接下來,密州團練的各級官員三三兩兩的趕來臨海村報到,他們有的穿著打獵服裝,有的穿著走親戚的服裝,還有的人搖著摺扇,彷彿在遊山逛水。這些人一個個裝模作樣,東張西望,探頭探腦,好像無意間發現了臨海村的存在,打算就近吃個飯,然後一頭扎進屋裡,熱情的向趙興這位舊長官行拜見禮……

當然,他們的主要意圖不是要跟趙興套近乎,等到以色列人會賬完畢,年終的分配方案也出來了,那些急不可耐的軍官拿了以色列人開出的飛錢票子,又悄悄溜出小村。

等到會賬完畢,夜已經深了,張用還想設宴款待趙興,趙興卻沒這個興致:“錦州方面有沒有談起遼國的情況?”

張用的回答不靠邊:“官家今年八月的時候要調我走,九月的時候要讓我帶著火槍隊回京,我都拒絕了,還是密州好,我打算安居密州。”

鄧御夫有文化,知道趙興問什麼,他回答:“聽說遼國饑荒,河北方面說,今年契丹人‘打草谷’的來的格外多,真定、保德、寧化、瀛洲百姓多被殺傷、財物牲畜幾乎被搶光。遼人退兵時,又在沿途燒殺劫奪,城邑丘墟。

六月,上詔令‘米出塞不得過三鬥’,雄州知州趙滋說:‘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