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帝的女兒他不娶,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帝的女兒他不娶
其實,皇帝趙煦本身對這事並沒有反感,相反,當身材高大的趙興蹲下來給他整理衣服的時候,趙煦感到的唯有父親般的溫暖與關懷,所以他才在背後擺手,阻止侍衛上前干涉。
原本以趙興的精明,完全能察覺到周圍的異常,但當他蹲下的時候,剛剛新婚的他,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偶有警覺,又被進入皇宮的激動所掩蓋,等事後一反省,又以現代人的思維衡量宋代,所以才自以為闖了大禍……
現在,聽到禁軍戒嚴不是為了找自己問罪,他鬆了口氣,想起當時學習禮儀的經過,又小心的問:“我聽說見皇帝需要三跪九叩,怎麼沒讓我們練習一下,我聽說叩拜時禮節很複雜,禮部官員不教我們,師孃可否……”
話說到一半時,趙興已經覺出了錯誤,他想到一幅著名的宋徽宗手繪畫,畫上他與蔡京一同坐在板凳上……
君臣都是坐著的!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朝堂議事的時候,大臣們是不用跪拜的,而及第者也擁有了士大夫資格,他們自然也不用跪拜。
緊接著,王夫人的解釋證實了他的猜想……
趙興還不知道,許多宋代遺世畫冊中都記錄了這一現象:君臣相對,臣子並沒有在皇帝面前跪拜——這說明宋朝官員確實無需三跪九叩。
我愛這個大宋!
然而,宋朝還是存在“三跪九叩”禮節的,那是庶民需要行的禮,而後,庶民與無賴出身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他才把跪拜禮引入朝堂……
虛驚一場,趙興才放下心來,轉念一想,他又陡然出了一身冷汗。
按他的經驗,當此國難爆發時,精擅鬥爭哲學的新黨人士必定要想個主意轉移“問責風暴”。怎麼轉移——內鬥。而此時此刻,誰最容易受到攻擊——蘇軾。唯有蘇軾這個中間調和派,鬥爭他,阻力最小。
趙興抬眼望了望王夫人,此時的王夫人略無所覺,她取笑完趙興,又和程阿珠閒聊著服飾,詳細向其講解今後穿衣戴帽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靴子”,王夫人指指程阿珠那雙漂亮的紅靴子,繼續說:“咱女娘穿什麼顏色鞋子無所謂,但你今後只能穿黑色,這種鞋子叫‘黑舄’。而你腰上掛的配飾也有講究……”
談完了服飾需要注意的問題,王夫人又一指趙興,笑著說:“還有,你以前的稱呼也是亂叫,以後可要注意了,比如朝雲,你常稱呼為姨娘,這不對,你應該稱呼她為‘少母’,‘支婆’。她是我買下的,隨我姓,你可以呼她為‘王少母’、‘王支婆’。你的學生也一樣,要呼伊伊為‘陳少母’、‘陳支婆’……
還有,你稱呼自家傭人為僕,這也不應該,你該稱呼他們‘院子’、‘客作兒’,稱呼管家為‘內知’、宅老……昔日文相公(文彥博)曾與友人談:他剛當承旨使時,‘院子’們已稱呼自己為‘僕射’,等當了宰相,僕隸對自己的稱呼又升格了。你瞧,‘僕’這個詞可尊貴著呢,你怎敢隨意稱呼自己的‘院子’為‘僕’呢……
‘院子’稱呼男女主人為‘郎君’、‘娘’,你那些院子呼你為‘員外’、‘老爺’,一聽這稱呼就知是你教的,這都什麼稱呼法?做白身時你亂叫沒人責怪你。往後要與官員來往卻需注意,一句話稱呼不對,會引來仇怨、惹來彈劾……”
按王夫人的解釋,程阿珠今後要被稱為“孺人”,而學生們必須稱呼她為‘程娘娘’、“娘娘”。至於“姨”,那是丈夫稱呼妻子妹妹的,不能讓學生用來稱呼老師姬妾。而身為官員之妻,阿珠的服裝也是有規定的,到什麼品級穿什麼顏色的,穿什麼款式的,要求都很細緻,萬一越軌,就會引來御史的彈劾。
連稱呼都如此麻煩,趙興才聽片刻,已覺頭昏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