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湊在一起,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呂大防不知道,中國總有一種化神奇為腐朽的力量,他倡導的恢復禮制最後成了宋朝的主流思想,到了朱熹那兒,他“恢復禮制”逐漸走了樣,成了說一套做一套,禁錮別人的枷鎖。比如呂大防、程頤就反對女子裹腳,他們把這個作為家訓,讓呂氏程氏家族一直堅守到了元末。但這點到了朱熹哪兒,成了提倡女子裹腳……

歷史能改變嗎?面對呂大防的“大度”,趙興泛起深深的無力感。但他也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即使以自己所受的教育,讓自己處在呂大防的地位,一個無名小輩上前來跟他長篇大道,他嘿嘿一笑,已經是極大的寬容了。

“都都平丈我”下的人們啊,怎能理解“鬱郁乎文哉”!?

放下得失之心,趙興帶著敬仰之情,再次打量著這位“中國第一鄉約”的創始人。

史書上記載,呂大防是個大高個,他“身長七尺”,也就是說,他在宋代長了個穆鐵柱的身高……古人說話就是這麼誇大。

史書中關於古人身高的記載從來就沒有準確過。因為按藍田鄉里的記載,呂大防與他哥哥呂大鈞“比肩”、“齊頂”,也就是說兩人身高是相同的。而現在考古研究表明,呂大鈞的身高在一米六九至一米七一之間。以此推測,呂大防的身高也在一米七左右,上下誤差不超過一厘米。

史書記載,(一米七的)呂大防在朝堂上是罕見的大高個。他有個外號叫作“鐵蛤蜊”,做宰相時,他經常有熟人親戚來託他辦事,呂大防每次都是正身危坐、洗耳恭聽,但是無論談多久,他只是個聽眾,絕對不發一言。這些走後門的人每次都給弄得失望又無奈,於是送了他這個外號。

剛才趙興跟他講話,他充分展示了“鐵蛤蜊”的風度,光微笑不發言。等趙興走開,他的弟子衝趙興的背影鄙視的撇撇嘴:“一個小輩,也來呱噪……”

“住口——”呂大防厲聲勸止。

那名弟子王巖叟生性倔強,他不服氣的說:“剛才我等與秦觀就相互哼哼了幾聲,這賊廝鳥竟然揮舞著木杖,威脅打人……”

“那不是木杖,那是一柄刀,非常鋒利的倭刀”,呂大防淡淡的說:“我在子瞻那裡見過這種刀,據說是趙離人送給他護身的。蘇子瞻性好冶遊,在黃州時,山林間蛇蟲不斷,趙離人送給他,用來扶杖而行,緊急時刻則抽出杖中刀防身。我聽子瞻說,這種刀可以將人橫斷兩截,刃上絲毫不沾血。”

呂大防再一指秀美的源業平,後者正鑽進大宋官員群裡,跟對方談詩論賦,興奮的面色潮紅。

“瞧見了嗎,那個人就是倭國著名的刀手,他們叫‘武士’。就是他來與趙離人比鬥,由此引發了一場遵循周禮的射藝。聽說此人在倭國曾是‘百人斬’,也就是曾斬殺過百名知名戰將的勇將,但他來到汴梁,見了趙離人卻不敢與其鬥劍,寧願與趙離人比試射藝。

最後的結果是:他兩箭落敗,那條性命是趙離人的了,趙離人一聲令下他就得自裁……這說明什麼——他剛才是真敢動手啊!”

呂大防是指著趙興的背影低聲說的,這時趙興正一頭紮在師兄弟堆裡,指點著黃庭堅、李廌射箭的姿勢。呂大防話音落地,他身邊一片抽冷氣的聲音。而呂大防唯恐語不驚人地繼續補充:“剛才小王駙馬說他是蠻子,我看也像。此人說話莽撞,自有一種爽直的風範。不過,你們猜開封府尹錢穆夫是怎麼評說他的,他說——只可為友,不可為敵!”

王巖叟驚訝的問:“錢穆夫為何如此說?”

呂大防答:“我曾在子瞻那裡看過一篇文章——《刺牛》,是他在黃州寫得,記述趙離人殺牛替他小妾補養身子的經過。文章寫得暢快淋漓,尤其是趙離人一劍刺倒壯牛的場景,令人血脈奮張……那篇文章蘇子瞻輕易不肯示人,據說,離人當時的兇狠嚇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