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失落的文明,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時甚至還用鼓聲當場對陶娘進行批評。所以,隋唐樂府辭演唱時,鼓手的作用最重要,唐代酒宴前,藝人們在準備演唱的同時,往往互相詢問那位官員擔當是鼓手。
檀板鼓聲中,歌韻悠悠。臺下人被這穿越數百年的歌聲所震撼,他們交頭接耳,低聲談論。趙興心中卻忍不住悲哀……以上展示的這些文化,最終將永別炎黃,在這股洶湧的浪潮中,個人努力有用嗎?
人世間最悲哀的是:或許我們還要謳歌這種文明丟失……
臺上的節目並沒有為趙興的悲哀而停留,李源接下來展示的是織錦工藝。
中國紡織史上有個重要人物名叫黃道婆,她是海南人,約兩百年後,她會將先進的印度紡織技術傳入中原,而她的技術本源——海南“黎錦”一直將其這套宋代工藝儲存至現代,成為一種價格高昂的化石級寶物。據說,黃道婆帶來的紡織技術,是由移民從隔海相望的越南帶入海南島的。
臺上展示的綢緞燦若雲霞,現代越南人用喃語稱之為“唐錦”,中國人把它稱作為“越南綢”。
李源這次展示了越南綢恰好跟《簪花仕女圖》裡的唐朝貴婦身上穿的圖案完全一樣,這種綢緞隱隱反射層層鱗光,像夜光錦,在華麗的絢爛外披上一層含蓄的外衣,雍容華貴中透著不引人注意的謙遜,正適合以君子自謙的臺上諸公。
“唐錦?這是唐錦?”文彥博驚愕萬分:“不料唐人竟能織出天溢彩霞……跟你的那弟子說說,讓交趾人留下織法——內造,讓皇宮大內出面建立織造坊。子瞻,唐錦啊,我等今生能再現唐錦,也算對得起先人了!”
呂公著摸著鬍子說:“老夫老了,垂垂欲死——這事讓我來,若能在臨死前恢復唐錦、射禮、唐樂,再聞《黃帝炎》、《琵琶行》……此吾平生志願矣,朝立書,夕死足矣!”
呂公著說的什麼?他說的讀書人最高理想——青史留名。幹成了這件事,就能青史留名。
所以,現在的問題不是恢復周禮合不合適的問題,是誰來做的問題!
臺上諸公頓時各有想法,低聲討論起來。趙興則在臺下流水般繼續指揮“演員”輪番上場。
表演的場地是趙興特地在小王駙馬王詵院子裡面平整出來的一塊空地,政事堂幾名宰相坐的位置搭了一個一寸高的木臺,也就是鋪了一層木板而已。木臺上幾名官員坐著看,其他人的椅子則散佈於松石之間,他們或站或坐,神態很悠閒。
剛才的興奮平息後,場中恢復了平靜的氣氛,大家的注意力全在觀賞節目上,趙興聽到身後再無動靜,心中嘟囔:“這才對,看錶演還要吵架,這人怎麼了?連娛樂的時候都不忘‘鬥爭’。”
這場表演是趙興精心排練的,三國的客人為了顯示自己的文化,也賣力的表演著,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力求完美,以體現自己的華夏傳承。華麗的演出服、精心的情節安排、中規中矩的表演,連操持這一切的趙興看過多少遍,此時此刻,也禁不住被他們的表演所傾倒。
這就是文化,華夏民族自身創造的文化。這種文化潛藏在每個炎黃人的基因中,血脈中,現在,它正被喚醒。
文明是什麼,文明就是文化禮儀,懂得禮儀的民族就是“文明一族”,失去了禮儀……
崖山之後,我們還有炎黃禮儀嗎?
此時此刻,趙興心中突然想起以色列歌——““在巴比倫河畔,
我們坐下,想起她,
想起她,就止不住淚,啊錫安……”
以色列人失去了錫安,他們還有權利哭,他們能夠放聲大哭!但我們……
還有什麼樣的悲哀比這凝重?!
趙興只想在這個有資格痛苦的時代好好痛哭一場,他想大喊:“我夫我母,我族我宗,你們到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