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如獲珍寶,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拿部落酋長制來矇騙世人,然後要求漢人用漢語承認這東西是漢人的,並批判它多麼醜惡——人世間顛倒黑白的事情莫過於此。
崖山之後無中華啊!
趙興掂著這本藍田鄉約只想哭。
崖山之後無中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故意告訴你一種別樣的中華、告訴你崖山之前的中華跟他們編的一樣。
我們失去了中華,連中華的本來面目都失去了!
蘇軾興致勃勃向趙興介紹著藍田鄉約,這本鄉約在剛誕生的時候,也給呂大鈞惹了不少麻煩,朝臣們主要議論說有“結黨”之嫌。因為自發的鄉民聚會,未經過組織許可,是“群體性事件”……幸好呂大鈞是生活在宋代,組織上到沒有調集人民衙役鎮壓人民。
在後來,呂氏兄弟名氣越來越大,世人已把呂氏兄弟及門人歸為禮學,或稱關學,或稱關中理學。朝廷不好意思干涉,便採取不鼓勵,不支援,不打擊、不壓制的策略。而隨著官學弟子越來越多,他們分佈四處做地方官,也身體力行著將藍田鄉約在各地推廣,於是,這一週代禮節歷經戰亂,便繼續在民間流傳下來。
趙興拿到的是全本藍田鄉約,鄉約首章的鄉民行為規範,記錄的就是宗法。而後是民俗禮節……這些民俗禮節中,趙興看到很多熟悉的東西,比如社戲、廟會、賽龍舟,春秋祭等等。
這些娛樂活動原先都是“鄉禮”的一部分,是由官府組織,透過鄉民聯誼活動,促進敦親睦友的民風。後來,因胡人來了,這些東西變的支離破碎,民間只剩下娛樂,它的出處反而沒人知道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是”,趙興茫然地嘟囔:“人都說崖山……,我現在知道出處了。原來,從那以後,我們的文化失去了本源,我們連民俗的處處都不清楚了!還有什麼比這更悲哀?!”
馬夢得給趙興出示的,是《藍田鄉約》的早期版本,那時呂氏兄弟只在自己的家鄉藍田推行這種鄉約,所以被稱為《藍田鄉約》。後來閒言碎語過多,在藍田劃地自守推行這種封建禮節,有封建割據及恢復封建的嫌疑,而宋代是皇帝為首的寡頭奴隸制,所以呂氏兄弟悄悄地把它改名為《呂氏鄉約》,給它披上了一層宗族的外衣。而宗法屬於百姓家務事,朝廷便從此再不干涉。
也正是因為《呂氏鄉約》的推行,中國開始有了宗法的說話。也就是說,中國是從這部《藍田鄉約》開始,正式踏向宗法社會的,所以它被稱為中國第一宗法,第一鄉約——雖然此前因為戰亂,中國已開始以家族為單位聚集生活,但那時還沒有明確的、體系化的宗族“習慣法”……
“我去,我很想見見這位呂相公,不止帶那兩個倭人去,還要帶上高麗的、交趾的。子曰:禮失,求諸於野。我們現在已經失去的太多了,而我們正為這些國家都在自誇: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讓他們談一談。”
“好”,秦觀最喜熱鬧,他雀躍說:“前一次四國大戰,虎頭蛇尾,這一次一定讓那三個國家見識一下我大宋的錦繡文章,見識一下大宋的物化天寶。”
陳公川聽到這個訊息沉思半晌,一拍懷裡的陳宜娘,陳宜娘乖乖地起身閃到一邊,陳公川坐了起來,眼一瞪,反問:“你終究要娶我妹子,是吧?也就是說,我遲早是你的大舅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上次四國鬥詩,你也沒提前打招呼,讓我很沒面子。
這次你提前說了,可你的給我準備時間。那兩個都是什麼人——源業平是倭國著名詩人、武士、唐刀手,紀守中的名氣比他還大;樸寅光是高麗大詞人,這些都不是善茬,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亮出我的身份,以便我和他們平起平坐,再一個就是給我時間,我要找幫手,”
“亮出身份——這不可能,找幫手,這倒是個辦法……這可是一場有影響的大會,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