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搶親是件技術活,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散朝的蘇軾接到趙興的留話,趕來趙府詢問原由。

“這是周禮,不是漢禮,也不是唐禮”,蘇軾聽趙興解釋過自裁禮節後,解釋:“漢代時,這種禮節已經式微,很少人知道了,到了唐代,大多數人更是聞所未聞這種禮節——這是周禮,絕對是周禮。”

“可是……倭人都稱這是漢禮,說是三國戰亂時,逃往倭島上的華人帶去的禮節,怎麼不是漢禮呢?”趙興覺得不可思議。

蘇軾責備的看了趙興一眼:“我剛才說過,漢代還有這種禮節,但這種禮節已經式微。這種禮節只有封臣才會使用。

秦王一統天下,丞相李斯有個著名上書——‘廢封建,置郡縣;廢井田,開阡陌,車同軌,書同文’。此後,郡縣始興於天下,華夏不聞封建久矣,所以,這種‘臣下臣’的禮節也不許了!”

趙興明白了,蘇軾說的雖然深奧,但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承擔責任’就是一種封建意識,奴隸社會沒有承擔責任也沒有引咎,大家都是皇帝的奴僕,官員們只不過是當大奴隸主——皇帝的監工而已,誰肯為“不是自己的產業”承擔責任,這既不是奴隸,也不是奴隸監工的義務。

蘇軾好學,雖然他從典籍裡曾略約追尋到這種周代古禮的皮毛,但面對樸寅光這樣熟悉內情的人,他忘了替趙興擔憂,興致勃勃的追問整個禮節的詳細步驟……

蘇軾邊詢問樸寅光邊向趙興解釋:古人為什麼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這是因為古代中國認為人的靈魂是宿於肚腹中的。而華夏文化圈國家繼承了這一看法,武士們認為: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應該採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除了切腹外,流傳於古代中國的自殺儀式還有“自刎”等,原本那些儀式也很莊重肅穆,可如今他們都已殘缺不全了……蘇軾說到這兒,還特別遺憾地咂了咂嘴。

等樸寅光交代清楚整個儀式過程,前者轉身向趙興再次致歉:“聽說源業平要來,我曾叫貴奉行長門不四暫留他幾日,而後專門去了宮廷與關東。菅原大人說無法阻止,他給你寫了封信,專門談論對此事的看法。

隨後,在下又去了關東,關東武士團源大人說的也是這個話:事關榮譽,無法阻止。他也給您寫了封信……對不起,我盡力了。”

樸大人從懷中掏出兩個信封,恭敬的放在地上,然後平推到趙興面前,藉助平推的姿勢,他叩首在地,向趙興鄭重致歉。

趙興所在的這座房子是倭女們佈置的,完全仿造唐式風格,所以眾人都盤膝坐在地上。

蘇軾略帶欣賞的看著樸寅光行這種古樸的漢禮,全忘了趙興可能遇到的危險。陳慥也在場作陪,但他深知自己學識淺薄,所以不敢插嘴,只是緊盯著樸寅光的一舉一動,把他的動作全記下來。

蘇軾原先與樸寅光認識,在樸寅光第一次出使大宋時,曾贈送蘇軾高麗白松扇,蘇軾寫詩回贈他,這首詩記錄了摺疊扇傳入中國的歷史。原先蘇軾與樸寅光平輩相稱,沒想到這次見到樸寅光,對方竟向趙興行如此鄭重的禮節——這全套古禮帶著濃濃的舞蹈韻味,讓蘇軾看的津津有味。

趙興的動作也充滿了古樸意味。他先側著身子,表示不敢承受對方的禮節,然後欠身取過信函,用手刀裁開了倭國公卿菅原大人送來的信……

那上面只寫了三個大字:“殺了他。”

這三個字寫在宋紙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