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與死,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七章 生與死
生死關頭,美少年源業平依然保持著迷人的風姿,他拿出一塊絲綢手帕,優雅的揩了一下額頭上並不存在的汗珠,衝所有在場的男性拋了個媚眼,然後用充滿磁性的,中性化的腔調,微啟紅唇吐出兩個字:“鑑弓!”
源業平這是存心找死。
他雖然表現的不慌不忙,但實際上,他現在一張口,反而顯露了心中的無措,因為按規則,他應該把自己的三柄劍:太刀,打刀,肋差呈送給趙興驗看,但他跳過了這個程式,直接要求鑑定弓箭,卻正說明他慌的都忘了程式。
按規則,兩人應該從一堆弓箭中,選擇自己使用的弓。不是趙興不想進行公正比賽,但因為他平常拉慣了硬弓,那種軟飄飄的弓,射出的箭極不穩定,用這種弓與源業平比鬥,對他自己反而是不公平的。
讓源業平使用軟弓,而趙興使用自己的弓,行不行?
規則上是允許的。但大宋禁止百姓攜帶弓箭旅行,尤其是面前兩人還是外藩倭人,那更不被允許攜帶遠端攻擊性武器穿越整個大宋。所以兩人登岸時,也知趣的沒帶上自己常用的弓。弓是管制武器,源業平想在外面買,也買不到。
所以他只剩下一個選擇:在趙興那堆弓裡選自己要用的弓。
這差距很要命。源業平用的是趙興製作的紫檀弓,這種弓最小的也在一米二以上,拉滿弓需要有兩百公斤的力氣。雖然拉弓是個瞬間爆發動作,但源業平是個長相秀美的男人,他玩刀的時候,別人拿他的刀術當舞蹈欣賞,讓著“她”,所以令他有了大名聲,但遇到趙興這樣從不憐香惜玉的巨人,沒戲!
反正是個死,源業平隨意的在趙興那堆弓裡選了一個體積最小的弓……然後比賽開始了。
《禮記.射義》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又曰:“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這是說:射手要調節好心態,從身心兩方面鍛鍊來提高技藝,而不是怨恨超過自己的強手。這樣,對手不再是仇敵,而是推動自己長進的“另一隻手”。
孔子當年辦學,並不像現在城裡中小學,成天光叫娃娃們坐板凳。根據孔子的教育理念,射是六藝之一。古時的射擊活動具有很強的文化儀禮性質,而作為學校教育課程的弓矢之教,更能讓生徒站起身來,切實感受一下“無體,無德智也”的真諦。
按孔夫子規定了射禮的細節:“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射禮開始時,趙興與源業平相互鞠躬,作為客人或者挑戰者,源業平首先登高,站在射箭臺上,他深吸一口氣,緩緩檢查自己的弓矢。審查完畢,將矢搭在弦上,他舒緩、但一氣呵成地拉開弓,嗖地一箭射出……正中靶上,然後……
射儀用的靶名“鵠”,也就是天鵝。傳統上它是草編成的,紮在木棍上,木棍插在遠處。“鵠”後還立有一張草蓆,是為了防止箭矢飛出去傷人的。而用草紮成標靶,是因為古時弓箭穿透力不強,標靶使用太堅硬的木質,箭矢擊中目標時會跳飛。
需要宣告的是:趙興絕不是故意使壞,所以才在這場射儀中使用了木質“鵠”。他只是誤中了現代影視劇的毒,以為古代的箭靶與現代的槍靶是一樣的,所以特地找技藝高超的木匠,加班趕工雕出形象生動、栩栩如生的一隻木鵠——還為此非常得意。
蘇軾不知道靶標出現了差錯,他以為射禮中的靶標格外特別,所以沒對木鵠有所表示。他點頭了,蘇門弟子都不敢異議,倒是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