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三章 衣錦還鄉,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我的新家。
遺憾的是,由於城西左兩鄉的磚窯剛剛建立不久,燒出的磚石主要用於修建四方兵營。所以,城中心的房屋多數沒有圍牆、院落,為了節省木料磚石,很多房屋建成了類似20世紀民居的樣子——一進門是間大客廳,廚房、臥室、書房圍繞著客廳,分建在前後左右。
我的房子左右,是關羽張飛的房屋。隔著一條街道,街對面,沮授的房屋修建的和我門對門——近水樓臺嘛。在沮授的房屋稍下角,是田豐、田疇簡雍的居所。
目前,這些房屋基本上相似,我和別人房屋的唯一區別是,我的房間後面緊挨著一個大會議室。
等我走近我的居所時,簡雍正站在我的屋門口迎接我。見到我,說不出別的話來,只是默默兩行淚。在細細的打量了黃鶯之後,他點點頭,長掬一禮,踉踉蹌蹌的離開。
我伸出手,想挽留他,卻又說不出挽留的話,那手停滯在空中,半晌無法縮回。
在管亥的引領下,我邁步走入了屋內,幾個房間轉了一下,撫mo著房內的傢俱,我心中恍然——這一定是出自高山他們的設計。在四面牆中分隔出多個房間的建築手法,充分的利用了所有牆面,確實能省很多磚石。但以沮授他們的思維,還想不到這樣高明的手段。
“多謝了,幾位摯友,一別多年,你們還在默默關懷著我”,我心中暗暗唸叨著,領著黃鶯走入了家門。
剛吃過晚飯,沮授就夾著賬本來到我的房中。不等我們開始談話,田疇、田豐、關羽張飛等已蜂擁而至,小小的客廳立即顯得擁擠起來。
“到議事廳”,田疇首先提議,張飛邁步就往旁邊的會議室跑。不等我表達意見,客廳裡只剩下我和簡雍面面相噓。
議事廳的佈置是典型的出雲城風格——一圈桌椅半月型的排列著,半月的豁口處,一個小臺子上擺著一張座椅,那是專門的發言臺。
這怪異的擺設讓眾位一愣,等我到達議事廳時,大家正不知所措的呆立在門口。倒是田疇打破了僵局,熟門熟路的找了個位子坐下。
“炳元”,他接著吩咐道:“找幾個出雲衛兵,來給大家上水上茶,別找其他人,別人來了可能亂了手腳。”
管亥應聲而去。
在大家的目視下,我隨便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隨手招呼諸位:“自己找位子坐”。
見到我和田疇的示範,眾人亂紛紛落坐。隨後,侍衛們魚貫進入半月型圓桌裡圈,開始為眾人上茶。
茶這個東西,是今年才在出雲城流行起來的,大約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有“檟”字記載,檟就是苦荼(“荼”是古漢字,即今之“茶”)。而在東晉之後,常璩在《華陽國志》中多處談及茶事,其中《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述:“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丹、漆、茶、蜜……皆納貢之”。周武王伐紂是在公元前1066年(特洛伊時代之後150餘年),這就是說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巴蜀一帶已用土產茶葉作為貢品了。
不過,在東漢,飲茶只是只是少數貴族的習慣,民間並不流行。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陪葬的金銀珠寶堆中就有一個茶筒。可見,當時茶還是等同於金銀珠寶的奢侈品。等到了隋朝,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見效。於是人們競相採之,茶逐漸由藥用演變成社交飲料——但主要還是在社會的上層。
出雲城飲茶的習慣,是高山帶來的。當時,三韓地帶也有獻茶禮節,例如,婚前“封茶”、到婆家舉行“先榮茶禮”、祖先追悼祭禮、春節和中秋節祭祀茶禮等。自從高山泡上了韓國公主,當然也要學習韓國禮儀,順便,也就把飲茶的習慣帶入了出雲城。田疇今年回了幾次出雲,也開始泡茶了。
雖然,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