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困守,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止步不追。
青州兵去年改革了弩弓設計,弓弦安裝開始採用偏心輪技術,因此,射擊時瞬間衝擊力提高了4至6倍(大於3600牛頓),雖然威力不及後世的黑鯊與從林王狩獵弩,但各項指標已接近了咔吧戰士狩獵弩的標準。平射的有效射程為100米,射擊精度為30厘米至60厘米。仰射,最大射程已達到了430米。在75米的距離內,一箭可以射穿3毫米的鋼板。這一輪射擊精準度頗高,令匈奴前鋒傷亡慘重。
營寨內,劉備著急著審問俘虜的匈奴兵,這一連串蹊蹺的戰鬥令他疑惑不解:“匈奴各部互不越界,已是慣例,這股匈奴兵自鄔縣方向而來,據我所知,那是右匈奴的地界,我來找左匈奴的於扶羅,難道,於扶羅敢繞道右匈奴地界攻擊我嗎?”
匈奴俘虜沉默不語,半晌,一個匈奴兵嚅諾著回答:“回將軍的話,我們是右匈奴所部。”
說的是純正漢語——劉備仔細觀察這名匈奴兵:他是漢人,絕對是漢人,不同的風俗習慣決定一個民族不同的舉止,這名匈奴兵的答問證明,他絕對是漢文化教育下的產物。
無暇追問他怎麼當上匈奴兵的,劉備疑惑著:“我與左匈奴的於扶羅不合,來此事尋他的晦氣,與右匈奴何干,右匈奴為何出兵打我?”
原來,於扶羅派人到右匈奴哭訴,說劉備向討要他所劫掠的戰利品,這一舉動觸怒了右匈奴,右匈奴決定出兵維護它們的尊嚴。
中原的朝廷歷來是尊重異民族習慣的,儒家的經典中記載:黃帝時,黃帝尋訪到一個異民族,他們有不穿衣服的習慣,黃帝脫去了衣物,進入他們的帳中和他們親善交談。黃帝時期沒有文字,黃帝是否託夢告訴其後的儒士他確實這麼做了,不得而知。但儒士們編造這段話,體現了他們“仁”的思想。
大漢朝廷歷來尊重匈奴的習慣,包括他們劫掠的愛好,即使在與漢廷最親善的時期(和親之時),匈奴也未停止每年的“打秋風”行動。他們的劫掠所獲,從沒有漢官向他們討要,這也就是張揚不理洛陽被劫女子的哭訴的原因——任你三公六卿的子女,到了匈奴口袋裡,就是匈奴人的財產。
劉備要求於扶羅交出劫掠來的大漢仕女,危及到了匈奴以後劫掠所獲的所有權。為了教訓劉備,右匈奴發兵11萬,按照約定來攻打劉備。
“約定”,劉備玩味著這個字眼,繼續追問:“於扶羅和你們有什麼約定?”
草原上各部族,現在還處於原始社會階段,對於出兵這樣的重大行動,必須透過部族大會,經各長老(元老)的一致認可才行。雖然這些人是小兵,但他們對部族的軍事計劃也會很瞭解。
“須卜骨都侯單于死後,南匈奴未再立新單于,恰好羌渠單于的兒子(於扶羅)在我漢廷受到欺凌,回到茲城,經部族長老(元老)合議,決定復立於扶羅為單于。大單于(於扶羅)要求右匈奴在青州兵全軍渡河後,佔領河東岸,切斷青州兵歸路。後來,我們看到綿山火起,以為戰鬥已經打響,所以開始攻擊。”
這下,所有的將領都聽懂了——“我漢廷”,這證實眼前的人原是漢人。
典韋拔劍而起:“匹夫,好好的漢人不當,做什麼匈奴兵,我非宰了你不可。”
劉備擺手止住了典韋,那匈奴兵強辯說:“做漢人,官吏日日煎迫,如何能活得下去?做匈奴人,不僅不上稅,搶劫所獲還全歸自己,官吏不予干涉。將軍,我生在邊地,土地貧瘠,不做匈奴人,我墳墓上的草早長得好高了。”
劉備拉住了典韋——這有何難以理解?幾千年來我們都是這樣乾的,外國人可以在我們的土地上獲得國民待遇,中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享受不到國民待遇,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吏治不清,整個文化是個投降派導向。發生諸如滿清入關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