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三章 困局,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足有上百隻(鯨魚加鯊魚)。當時,大漢的王爺剩下不到十人,若是按照他的邏輯:發現一隻巨魚就死一個王爺。鄭玄就是把所有的王爺全部寫死,也遠遠不夠。
此外,據漁民說,海中尚有巨魚上百萬只,若是一隻魚代表一個王爺,那麼,有史以來所有的王爺加在一起,全讓鄭玄寫死了,也不夠。
青州人就是這樣,用鐵的事實嘲弄了鄭玄的學術理論,巨魚出現代表“水德”?——鄭玄無法自圓其說,荊州玄學理論就此轟然崩潰。此後,青州本地大儒管寧在學術上的權威地位愈發彰顯,並且進
步成了當時唯一活著的學術權威。
在即將到來的教宗與主公的爭論中,管寧的傾向性也因此顯得格外重要。做為學術領袖,在劉備倡導的尊師風氣下,管寧的表態代表著整個儒林的意向。
說到儒林,青州計程車子都是管寧十多年來自平民中培養出的學子,經過劉備的改造,他們早已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儒家弟子,更像是以管寧為旗幟,偏向於實用主義的呂不韋雜家學派弟子。不過,劉備
說這才是“真儒”,所以,青州人仍以“儒”自詡,青州士林仍自稱“儒林”。
管寧目視著高堂隆焦急的神情,啞然失笑:“說道“三友(周毅、尹東、高山被稱為劉備的三友),你應該最清楚,當初,最先與主公及三友在遼西創業的就是你呀,主公是什麼人你更應該清楚了。
公植評價他這個弟子的話,你忘了嗎?”
“謀定而後動,性格沉靜如冷血,若激憤,其下必有陰謀……”高堂隆低聲說。
“收聲”,管寧警告道:“只說第一句就行了。那是盧公在大庭廣眾下說的,但說無妨。後一句話牽涉青州之謎,不可胡言。”
高堂隆微一拱手,謝過管寧的提醒。
後半句話是盧植對公孫瓚說的,劉備攻佔幽州全境時,打的幌子是援助公孫瓚。當時,公孫瓚連番失敗,已失去了爭勝之心,日日困坐在易京堡壘中,不見部下。劉備佔領了幽州後,部下曾欲放火燒了易京,而劉備救下公孫瓚,卻沒有處置欲在易京放火,連公孫瓚一起燒死的大將樂進、張遼。也因此,這兩人攻下幽州的功勞也未加賞賜。
其後,公孫瓚的家人被劉備送到自己的夏宮白狼堡,公孫瓚本人則被盧植要去,幫他統管洛陽警備隊,盧植也因此數年不回青州,以此表達對劉備的不滿。劉備心中有愧,也不敢見這位耿直的師長,乾脆打破了元老輪換的方針,任命盧植專管洛陽。
這後半句話牽涉到青州內部的不和,青州官員多年來默契地執行著“封口令”,避而不談此事。故此,管寧特意提醒高堂隆,別觸犯青州禁忌。
“多年之前,劉備創業之始,曾經收了六名義子,現在,除劉凱陣亡外,其餘幾名弟子安在?”管寧悠然地問。
青州這幾位公子的下落,人所共知呀,管寧問這個幹什麼?高堂隆帶著疑惑,答:“大公子劉宣在
高山高遠亭大人身邊學藝,次子劉黃在尹東尹志平大人身邊,三子劉宇在周毅周伯通大人身邊,四子劉宙嗎……”
高堂隆說到這裡,突然被自己這些話震驚,突然意識到什麼,結結巴巴地說不下去了:“四子劉宙……四子劉宙……”
管寧打斷了高堂隆的努力:“夠了,你明白就好,絕不能宣之於口。”
不理高堂隆的大口喘息,管寧平靜地說:“我剛才說過,現在正是確定教權的最好時機,玄德選在此刻發難,正其時也。若無把握,玄德豈會動手?”
揮了揮衣袖,管寧輕輕地將袖上一根髮絲取下,續說道:“劃分教權,或許在你心中有牴觸,不過,你想想,玄德做事向來喜歡為今後預做準備,青州能有這一天,不都是他一步步籌劃而來。今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