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群雄割據第三十章 獻策,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妨,若是這討好策略對百姓有利,那麼說明,我們的政策需要改善,若是不顧大局、違反律法的一昧討好百姓,則自有官員任免升遷制度和律法管制。”
國淵點頭,孔融接嘴道:”這第三策麼,說的是下情上達,上情下達制度,此事頗合古風,我倒沒什麼意見。組織各鄉郡鄉老建立議政院,使下情上達,青州這幾年來一直在辦,沒什麼大不了的。
上情下達,聽說要辦一個邸報,上面公佈官府的各項政策,以及政策的解釋。為了讓這封邸報流傳廣一點,聽說,上面也要刊載一些四書五經的經義辨識,此乃傳播文化的聖人之道,融舉雙手贊同。但聽說,為了方便商人的購買閱讀,上面也要刊登一些四處商情,價格目錄。我對此頗有微詞,聖人之道怎麼要與商人並列,豈不是侮辱斯文。子正,你乃主公心腹,你勸勸主公,邸報上不要登載商情,如何?”
沮授哈哈大笑,勸解道:”文舉,你迂腐了。我問你,印刷一封邸報,雖然我們用活字印刷,成本較小,印刷時間略短,可是,若是一封邸報只印數份,成本若干?長此以往,官府負擔若何?
況且,朝廷政策越多的人知道,越容易上情下達,下方官員的弊端越少。要想邸報流傳廣泛,又要政府負擔輕鬆,豈不要多登一些百姓所關心的事件。青州,最有錢的人是誰?商人也!商人要想刊登自己的商情,就會給邸報付費。邸報有了錢,政府的負擔就會減少,也就可以更長久的刊登一些經義辨識。以商人之錢,幫助傳播聖人之道,我想,即使是聖人再世,也不會反對的。”
孔融默然。
國淵欲言又止,此時,馬車進入了一條喧鬧的大街,車外,人喊馬嘶的聲音一下子湧進了車中。國淵敲了敲車棚,吩咐道:”走僻靜的地方,我們正在說話。”
馬車隨即轉向,喧鬧聲漸去漸遠。
沮授微笑著,看了看這三人,問:”你們三人,是不是對第二條都不滿意。”
國淵沉默了一會,看到兩人都不開口,只好勉強說:”第二策嘛,青州邦聯體系,我覺得不可理解。你們追隨主公,主公開口,你們點頭,卻忘了人臣的責任。
常言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把依附我們的各部族抬高到與我們相同的地位,甚至容許他們進入青州謀生,容許相互間遷移定居。我認為,極不妥。”
沮授微笑著,回憶道:”昔日,主公以一個琉璃杯為代價,逼迫陳群效力時,我與符皓(田豐)管幼安(管寧)正好在場,我現在認為,主公平生最得意的交易,就是拿一個琉璃杯換取了陳群。長文(陳群),真天下之才也。你們看了這三策,感覺不理解,我卻在其中,看到了一個大帝國的誕生。”
帝國,這個詞是沮授新從劉備那裡學到的,中華帝國,是多少漢民族的夢想,這個字眼,激動著多少代人,然而,現在,這三人初次聽到這個字眼,卻顯得格外疑惑。
”帝國,是的,帝國。”沮授激動地說:”你記得主公說過的家國之道嗎?國者家也,千家萬戶組成國家,治國當如治家。家有家長,百戶為村,設村長;千戶為鄉,設鄉長;萬戶為鎮,設鄉老;五鎮十鎮為一城邦,設元老。如此,即使我們今後疆域再大,我們只要管理好了鄉老元老,類似於軍隊中透過管理士官尉官,進而掌握全軍一樣,我們再大的地盤,我們把他劃成一小塊以小塊治理,以治家之術治國,何愁帝國不倡?
我在出雲做相國時,曾隨商隊向北方而行,在馬上走了兩個月,仍看不到大地的盡頭。其後,商人們告訴我,向西,穿過大草原到長安,到天水,需要走5個月,再向西走一年,仍看不到大地的盡頭;至於向東,沿著遼東的海岸線走一年,走到極北之地,大地仍見不到盡頭。
我常常想,大地的盡頭是什麼呢?有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