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零四章 位極人臣,我的姐夫是太子,上山打老虎額,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解縉稍稍一頓。

而後,繼續痛心疾首道:“聖人言:古之為政,愛人為大。又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他不徐不疾,繼續道:“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更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朱夫子再《儀禮經傳通解》中詮釋曰:人為國本,是以為政之本也,愛人為大,即愛民為大。人為國本便是民為國本。因此才有天下大治時,那麼天下就為天下百姓所公有。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既民意高於天意,若天下萬民之所向,即便是天意也需相從。至聖先師至理之中,便是告戒後人,百姓乃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住了,則國家自然安定。”

他隨即道:“自有孔聖人以來,此後又有孟子等聖人,在自秦漢延續至唐宋,又出朱夫子、陸夫子,而有今日之儒,可何為儒家,何為至道?無非還是這民為本三字而已。”

“只是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陛下,臣在爪哇,聽聞商賈們傳言中土各種官吏士紳欺民之事,樁樁件件,都如誅心。天下怎的到了這樣的地步啊,吏治不清,則百姓不安,百姓不安,則國家的根本就要動搖,國本動搖,天下就危如累卵,現今之狀,說是禮崩樂壞,也不為過,禮樂崩壞的結果……就是從士大夫們恣意胡為,視民為豬狗而始。”

他這一番話,聲震瓦礫。

此時的解縉,又找回來了十幾年前,在朝中揮斥方遒的狀態了。

他彷彿天生下來,就屬於那種耀眼的人,無論他站在哪一個立場,總是發著光的。

只不過從前他的光芒,不免讓張安世覺得礙眼。

可現在……這似有若無的光暈,卻教張安世覺得順眼得多。

朱棣死一般的沉默。

百官本是最喜歡這樣的大道理的,可今日,這樣的大道理卻聽的讓人不禁心驚肉跳。

“解公……”

終究,還是有人慨然而出。

眾人看去,卻是一個翰林。

這翰林還太年輕,顯然還沒有到牽涉進各種弊桉,被人拿捏把柄的時候。

正是因為初生牛犢不怕虎,是以他慨然道:“解公既說禮崩樂壞,敢問解公,禮崩樂壞的原由何在呢?據下官所知,今天下改弦更張,自修新政以來,這禮樂便廢弛了,而聖人之書,讀之者越來越少……”

解縉冷笑不語。

半響沒有回應,翰林特意提高了聲調道:“解公何以不言?”

他咄咄逼人。

解縉這才慢悠悠地道:“讀聖賢書,就可恢復周禮嗎?這我聞所未聞?”

這翰林挑眉道:“難道不是?”

解縉嘆息道:“你讀書,只讀了一個皮毛,看來……這四書五經,你雖熟記於心,卻完全無法領悟,不過是腐儒而已,實在可惜。”

說著,解縉露出痛心之色。

翰林色變。

解縉道:“《論語、堯曰》中曾言: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論語、公治長》中又曰: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請問,此二句何解?”

翰林下意識地道:“這……這自然是說……”

沒等他說下去,解縉便道:“我來答吧。這是說朝廷應該鼓勵百姓去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朝廷的利益,便是為民獲取利益而生。這第二句,即朝廷的根本,就在於教百姓得到實惠,需要百姓的時候,應遵守道義。”

說到這裡,解縉不屑於顧地看了一眼這翰林,面帶鄙夷地接著道:“聖人之道,博大精深,爾讀書,竟只讀了一個所謂仁義禮樂,只記住了那一句‘禮’,卻是忘了,聖人通篇傳授的乃是一個‘惠’字。”

他耐心地繼續道:“何謂惠?利也!以利而滿足百姓所需,使百姓安居樂業,得到他們想要的,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休掉將軍後我成了權臣團寵

九月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