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擁有的方向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一塊月餅分給16個員工的老王出事,港娛的人生模擬器,曾經擁有的方向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奇道,“那下一步,華置怎麼發展?”

那麼多的大團隊,大工程結束,總不能都閒著吧?那是幾萬人的規模。

趙導失笑,“彎彎的建築團隊先留在那邊,看有沒有合適的專案,有了再說發展,你不是也已經在油尖旺、中環西環北角等地,買了大量舊樓打算重建?”

“舊樓重建計劃可以提上日程了。”

“對了,還有大坑村……雖然我這幾年怎麼去住過,但是以大坑村為試點,可以試試全村社群化改建了。”

阿敏一愣,“全村社群化改建??怎麼建?”

趙東淮解釋,“這就涉及到新界原住民的丁屋丁權了,我打算和村裡說一下,把老房子和全村有丁權的人,丁權集中起來,建現代化住宅社群,雖然村子距離大埔新市鎮,還有三公里距離。”

“但若建好了新社群,三公里的路程,以後不管開一個小巴站點,還是村民自駕來往,坐計程車往返,都能把大坑村和大埔新市鎮更高效連在一起了。”

他這個位面的老家大坑村,距離大埔新市鎮不遠,三公里……舉個例子,類似於21世紀20年代,和縣城直線三公里的自然村落。

大坑村全村200多戶,一千多人,風貌?風貌就類似周星星和樺仔原軌跡(賭俠)電影裡,投降輸一半的大口九九哥開鄉村賭檔的那樣。

住宅,有有錢家庭自建的農村二層小樓小院,也有(賭俠)電影陳小刀老宅住房那模式。

賭俠那還是1990年上映的,裡面的村落建築模式,暫時還算領先新界不少農村自然村。

但若集中所有村民的現有房產,和丁權丁屋者,集體建設現代化住宅小區,大小區邊緣也打入百家姓,或縮減版萬家,比如原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市,蓋一個白天營業的大超市提供果蔬、肉蛋類綜合小超市。

修好路!

上巴士路線和計程車路線,那麼大坑村依舊還在大坑村,卻也可以把它看成城區外延的一部分了,三公里而已,那有多遠?別說坐計程車來往很快,你騎腳踏車來往都不慢。

若大坑村這樣的舊村落改建現代化新社群的樣板做好了,很多新界各地的舊自然村,就都有了類似的發展方向。

當然,不會說一起建設,這是長達十年或更久,選一批突出的先建設,剩下的隨著時代發展慢慢搞。

就說大埔身為港島18區之一,除了一個大埔新市鎮,還有多少村落?120多個村落!

一個大埔比整個大嶼山島村落還多的多,單獨村落人口也比那邊更多。

所以新市鎮外,的確可以選一批條件突出的,比如在鄉下逢初一初五或其他日期有固定集市的,或靠近新市鎮主幹道的村落,先發展。

這也不用讓一個個市區、新市鎮們顯得太擁擠了。

是,趙東淮會想著這樣操作,就是港九市區真的太擁擠了,原本軌跡裡,已經擁擠的不像話,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個位面,有加倍發展趨勢了。

別忘了1986年亞戲第二期招生,短短時間就從全球各地趕來七八萬白人、拉美人等等,亞裔比如也想來報考的島國人、南韓人、星家坡人、大馬人等等,也不少。

持續到現在?

亞戲招生期早就結束了,但是伴隨港島影壇影響力的進一步擴散,如(永不妥協)那個大炸彈,全球各地跑來港島找機會的越來越多了。

前幾天他才剛看過一份統計報告,粗略估算從1986年1月到11月,來港旅遊人次,已經比去年提高了200萬人次!

這是什麼概念?這不是港島迴歸後,只是內地來的遊客一年就有幾千萬人次的時代,這是1986年,而要知道70年代,全球來港旅遊人次,一年也就1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陸雲葉傾城

蘇生奈何

小妻乖巧軟糯,大叔夜夜輕哄

筆火

辭職後,我要回村種紅薯

鬼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