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無助的張阿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五章,帶著遊戲面板穿越四合院,無助的張阿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首先,《華僑日報》的歷史悠久,他的前身可以追朔到之前提到過的《中外新報》,源頭這可是1858年廷芳創辦的,110年的辦報歷史是港島報界的鼻祖,雖然《華僑日報》底蘊盡失,但是港島第一份中文報紙的名頭,說出去還是相當有分量的。
其次,《華僑日報》曾經是港島的三大報紙巨頭資歷夠老,雖然之前的渠道斷了很多,但是《華僑日報》現在有不少東南亞以前的渠道,有hort便利店的渠道輔助鋪貨可以更快的開啟市場。
還有就是《華僑日報》報社自身有印刷廠,雖然那些破機器張忠華不稀罕但是地皮還是不錯的,玉皇印刷公司也可以從柴灣轉移到九龍,也為玉皇事情的中央廚房那邊騰出了不少空地。
最後就是《華僑日報》現在還剩下的那些員工,這些員工張忠華非常看重,這些人經歷過《華僑日報》的輝煌時期即使《華僑日報》沒落至此依然沒有離去,心中的這份執念非常重要,他們期待著《華僑日報》能夠再創輝煌,只要張忠華給他們機會,他能一定會給張忠華一個驚喜。
《華僑日報》從一份頂級大報沒落成為二流小報,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明報》壟斷了作家,公司沒有及時的轉型,這和員工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華僑日報》的失敗最終還是報社的掌舵者能力不行,沒有與時俱進的眼光遲早也會被時代淘汰,報社老闆的眼界決定了報社的發展上限。
張忠華對《華僑日報》格外的滿意,有現成的廠房和人才對張忠華來說就足夠了,報紙的印刷技術對於玉皇印刷公司來說就是小菜一碟。
CFC餐廳的墊紙早就交給玉皇印刷公司來印製,採用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最先進的印刷裝置,員工對CAD軟體也早已使用的滾瓜爛熟,計算機印刷不香嗎?
至於報紙排版對於張忠華來說不就是個笑話嗎,國內的那些報紙就不提了,國外的報紙張忠華也是看過不少的,完全可以採用領先20年的排版也足以吸引眼球。
當然,報紙從豎版改成橫版的話也是有不小壞處,人們習慣看豎版報紙,一旦看橫版報紙的的話可能使眾人難以接受。
只能使大家慢慢強制接受了,報紙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突飛勐進,什麼事情都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
想想玉皇集團旗下的《玉皇日報》還是有些小激動的,對於別人來說的阻力和困難,對於張忠華和他的玉皇集團來說是完全不算困難。
可以先連載他寫的《盜墓筆記》,其他作家更容易,目前張忠華的名氣在世界上可比金庸、梁羽生、古龍這些人牛逼多了。
而且張忠華不光是一位知名作家,還是炎夏人首富,給首富個面子怎麼樣?
確定好收購《華僑日報》之後,張忠華就帶領著自己的安保人員向九龍的《華僑日報》總部趕去。
老闆,劉思琦的個人資訊也打聽清楚了。
四十年代的時候劉家老爺子也就是劉思琦的父親在港島混的還是不錯的,在九龍也有不少工廠地皮,算的上是顯赫一時。
58年的時候劉老爺子算是正式進入了地產領域,那時候也是發了一筆橫財,不過很快就去世了。
劉思琦隨即接手家族產業,隨後就大力進入地產領域,可惜那時候港島地產行情下滑,於是購買了《華僑日報》準備透過報紙來為他地產公司打廣告。
但是這幾年的行情一直沒有好轉也在不停的變賣產業,劉思琦前幾年攤子鋪的有點大,雖然現在地產行情有了起色,但是他有點入不敷出快挺不住了,
這次不出手《華僑日報》的話就要破產了。
張忠華聽著張龍的敘述不由得搖了搖頭,苦笑不已。
沒想到又是一個因為炒地產被套牢的,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