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中意盛唐
輕點跳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中意盛唐,長江圖南,剛重生就遭遇學生跳樓,輕點跳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曾憶鄉每天監督兒子的暑假生活時,王忠明將梁老設計圖紙的細稿送到董事長辦公室過目。
根據曾憶鄉的設想,未來的兩所學校的建築風格是仿唐朝建築。縱觀全中國,當今各級各類學校都未出現完全仿唐制建築群的初中學校和高中學校。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盛唐時期的建築規模宏大,規劃嚴整。建築群主次分明,注重對稱與規整,高低錯落,大型廊院組合複雜。而今的批地,很多都在一百畝左右,學校地盤窄了根本無法修建。二是盛唐時期的建築特別講究裝飾藝術,這種裝飾藝術哪怕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也是世界一流水平,如琉璃、彩繪、雕刻,無一不是當時全世界最高的技藝和藝術成就。因此,仿唐建築群的各種裝飾成本太高。僅此兩條就限制很多辦學者。
既然搞仿唐建築群的學校有這麼多望而生畏的條件,曾憶鄉為什麼仍然還要建兩所仿唐建築群呢?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曾憶鄉辦學的一些考慮。
曾憶鄉在思考辦學校的當初就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自己興辦的學校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公辦學校對此類問題早有答案,那就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私立學校則分別有自己的培養目標,要麼培養社會精英,要麼培養睿智智者。
曾憶鄉對這些理念都不排斥。因為他們大體都以積極向上,文明和諧。曾憶鄉對於自己興辦的學校有明確的要求,那就是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具備四個鮮明的特徵:愛國、立志、博學、篤行。曾憶鄉以此為辦學的唯一理念,不單是學生要踐行,所有教職員工都要踐行。
而環顧今天的學校,很多校長和辦學者都忘了初心,變成了看重分數和成績,而看輕德行的培養。高分低能的現象不勝列舉,有的孩子除了在讀書這塊兒是個學霸以外,不會做家務、不懂得尊敬長輩、不會與人相處……說得不好聽一點,這樣的孩子在其他方面就是一個低能兒。而且這樣的低能兒還多數誕生在所謂的名校之中。曾憶鄉堅決不會培養這樣的人,這樣的人也絕不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他就要培養有愛國心,有向志,多博學,肯篤行的普通中學生。
曾憶鄉相信,只要把這四種品質種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無論以後他以後身處何方都會成為自食其力之人。至少,這樣的學生不會成為社會的累贅和麻煩。教育,還是把眼光先放低一點吧,先解決學生的生存問題,再談他以後的發展問題吧。
在所有的品行中,曾憶鄉尤其看重學生的愛國品行,而愛國這種品行從小到大都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在潛移默化地起作用。讓學生感受、認同乃至維護、讚頌祖國燦爛的歷史與文化就是從心底裡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而曾憶鄉認為讓學生感受與認同祖國燦爛的歷史與文化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感受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而盛唐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大一統的王朝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除去短命的秦、晉、隋、元,就剩下漢、唐、宋、明、清。之所以沒有選擇強漢的建築風格,有幾個原因:一是不如唐朝建築恢弘大氣,二是漢朝建築還未達到中國建築的巔峰,三是漢朝建築的色調不如唐朝豐富、鮮明,以紅色與黑色為主,與唐朝建築色彩相比,確實單調。
宋朝在文明、科技、富庶上與唐朝有一比,可是軍力羸弱,未曾開疆拓土,稱不得“盛”,故棄之。而明朝昏庸之主甚多,也未在開疆拓土上有多大建樹,故不取矣。清朝,是蠻夷小族建立的王朝,算不得漢人的中原王朝。只“驅除韃虜”四字就將滿清王朝死死的釘在恥辱柱上。
所以,曾憶鄉花再多的錢也要建造仿唐建築學校。當然,曾憶鄉建造仿唐建築群還有一個心思。試想看看,當蓉城市民見到了一所如此氣勢恢弘與莊嚴的仿唐建築學校,家長有不動心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