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 王驥:邊疆砥柱·國之長城,古代歷史著名人物,楓之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三次征討,王驥不僅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更重要的是,他透過設定衛所、加強邊防、推行屯田等措施,有效地鞏固了中央對邊疆的直接管轄,推動了邊疆地區的“國家化”程序。

三、文官封爵:軍功顯赫,榮耀加身

在明朝,文武分途,文官通常不直接參與軍事行動,更鮮有因軍功而獲得封爵者。然而,王驥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顯著的邊疆戰功,打破了這一傳統界限,成為了明朝乃至中國古代史上罕見的以文臣身份獲封爵位的典範。

王驥在三次征討麓川的戰役中,不僅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更顯示了其深遠的戰略眼光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他不僅在戰場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軍事行動,穩固了明朝在西南邊疆的統治,為國家的安全和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正因如此,明英宗朱祁鎮為了表彰王驥的豐功偉績,特封其為“靖遠伯”,並賜予世襲罔替的特權,這在當時是極高的榮譽,標誌著王驥的成就超越了一般的文官範疇,達到了與武將並肩的高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驥的封爵,不僅僅是個人榮耀的象徵,更是對文官群體在軍事領域發揮作用的認可。在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明代官僚體系中,文官往往被期望能夠“出將入相”,既能執筆安邦,又能上馬定國。王驥的成功,為文臣樹立了一個榜樣,表明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人同樣能以武略安邦,為國建功。這一事蹟極大地鼓舞了後世文人士子,讓他們看到了除文章治國外,在國家危急時刻,也能透過軍事才能來實現個人抱負和社會價值。此外,王驥與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一起,構成了明代因軍功封爵文官的“鐵三角”

四、晚年風波:功過是非,退隱江湖

王驥雖因三徵麓川而聲名顯赫,但也因其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導致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引發了朝野內外的爭議。有人認為,頻繁的遠征雖然遏制了麓川勢力的擴張,維護了邊疆穩定,但同時也讓國家財政負擔加重,民眾生活受到影響,故此,王驥的軍事行動遭到了部分官員的非議和彈劾。在這一關鍵時刻,權傾一時的太監王振伸出了援手,王振與王驥之間存在著某種利益關聯或私交,這使得王驥在政治風波中得以倖免,避免了可能的貶謫或更嚴重的後果。

晚年,王驥並未因前塵往事的波折而沉寂,反而繼續在軍事舞臺上發光發熱。正當他準備淡出朝堂之際,湖廣地區的苗人叛亂又起,威脅到了明朝的西南邊疆穩定。朝廷再次啟用王驥,委以重任。王驥不負眾望,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指揮才能,迅速平定了叛亂,展現了其寶刀未老的軍事智慧。此次勝利不僅鞏固了他在軍中的地位,也讓王氏家族的榮耀進一步得到朝廷的承認,獲賜 世 券 ,確保了家族的世代榮華。

然而,政治風雲總是變幻莫測。景泰八年(1457年),“奪門之變”爆發,明英宗復辟,這一宮廷政變不僅改變了皇位歸屬,也牽動了諸多官員的命運。王驥雖捲入其中,但似乎對權力鬥爭並無過多留戀,不久便明智地選擇請辭歸隱,遠離了政治旋渦。這一決定或許體現了他晚年對仕途的淡然態度,也可能是對個人命運的深刻洞察。

王驥於天順四年(1460年)壽終正寢,終年八十三歲,一生功過交雜,但其對國家的忠誠與在軍事上的貢獻,使得朝廷在追封時給予了高度評價,封其為靖遠侯,賜諡號“忠毅”。

五、民間信仰:邊地守護,神格化升

隨著時間的流逝,王驥的形象逐漸超越了歷史人物的範疇,融入了民間信仰之中。尤其是在晚清中緬邊疆危機加深的背景下,王驥以其在滇西的赫赫戰功,被當地民眾尊為“保境安民”的最大保護神,與三崇信仰相結合,成為迤西、滇緬一帶民眾的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晉塢

豆豉炒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