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4章 西軍(求訂閱!),水滸逐鹿傳,任鳥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再也沒有回到西北,而是直接開赴到淮寧府休整。
總之,朝廷將勝捷軍和西軍徹底隔絕開了,西軍大眾也不願承認那些原本屬於環慶軍和鄜延軍的西軍還是西軍。
朝廷明令,勝捷軍也要隨大軍北伐。
考慮到勝捷軍原來是劉延慶麾下的部隊,种師道便命劉延慶的二兒子劉光世帶著軍令前往淮寧府,督促這支軍隊作為第一撥也就是前軍,首先開赴前線,不得有誤。
又考慮到勝捷軍的戰鬥力較差、紀律鬆弛,种師道並沒有將選鋒軍(先鋒)的重任相畀,而把它交給了西軍的著名勇將楊可世,讓楊可世率領全軍精銳的涇原路主力一萬五千人作為選鋒軍,火速出發。
朝廷歷次下達的動員令中,根據趙佶的指示,都有“與河北軍易防,全師以出”一句話。
但河北軍其實早已經名存實亡,並無多少軍隊可以開來易防,來了的也都不中用。
因此,西軍要是真的“全師以出”,那可就是把國防當做兒戲了。
而且,宋國還要將李衍鎖在雲地,僅靠調來的那點早已經不會打仗了的河北禁軍,怎麼可能做到?
所以,种師道毅然作出決定,讓熙河路經略使姚古統率各軍區酌留的部隊共三萬人留守,全面負責西北的防務,同時也給西軍留下點種子,畢竟,這是國戰,誰又敢保證他們這些出征之人一定還能回來?
姚古本來就懶著出動,又不願意受种師道節制,這一決定,完全符合他的心願。
倒是姚古的兒子姚平仲一向以勇銳自任,堅決要求去前線作戰。
种師道滿足了姚平仲的要求,讓他率領熙河軍一萬人趕赴河北。
熙河路距離河北最遠,种師道估計這撥人馬要最後才能到達前線,因此,种師道把它作為後軍,給了他接應全軍的任務,實際上是想讓熙河軍做全軍的總預備隊。
种師中率領所部秦鳳軍,劉延慶率領其餘的環慶軍和鄜廷軍分別作為左、右兩軍,比楊可世晚些出發。
种師道自己帶領統帥部和餘下來的涇原軍作為中軍。
考慮到大軍出發了之後,糧草輜重以及其他軍需物資的供應與補充勢必要和朝廷及地方上的轉運部門打交道,种師道特意委派了童貫的親戚王淵和童貫的愛將辛企宗為護糧將——名為護糧,實際上,种師道是要利用他們跟童貫的關係,使全軍的軍需供應得到保證。
由於出征日期過於匆促,從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實際困難,導致將士們怨聲載道。
又由於某些命令下得不當,有的相互牴觸,有的前後矛盾,從而造成某些人或某些部隊之間衝突不斷。
總之,是出師不利,大多數將士都帶著消極甚至是牴觸的情緒。
說白了,西軍在西北待得太久太久太久了,他們已經將這片土地當成了他們的家,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有他們的家小、有他們的眷戀,因此,在這裡怎麼打都行,死也行,只要不出去就好,再加上有環慶軍和鄜延軍出去之後就再也回不來的例子在,所以他們跟這支軍隊的統帥种師道一樣不願意去河北打仗。
儘管如此,這支軍隊節制有素的紀律還是把各種消極因素統統都克服了,接到种師道的命令之後,各部隊儘快做好了出征的準備,並且一般都能夠按照命令中規定得十分匆促的日程準時向前線出發。
已經沉寂了三年之久的八萬西軍,帶著對西北深深的眷戀,穿過廣闊無垠的西北原野,穿過山區,向河北前線聚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