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4章 西軍(求訂閱!),水滸逐鹿傳,任鳥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對於北伐收復燕京,种師道很不贊同,甚至很牴觸。
他重申自己的觀點,“先挑起戰爭不可勝。”、“今日之舉,譬如強盜入鄰家,我們不能救,反而又趁火打劫,與強盜分贓,怎麼可以呢?”……
為了說服趙佶放棄北伐,种師道甚至讓他的老搭檔西軍總參謀長趙隆前往東京汴梁,企圖說服趙佶、王黼、童貫。
然並卵。
這一切全都是徒勞。
馬擴之父西軍出身的馬政,早早就被趙佶派來渭州西軍統帥部傳達動員令。
在那之後,在旬日以內,趙佶又連續發出七道金牌,傳達了同樣的命令,而且語氣一次比一次嚴厲,最後一道中甚至有“屆期大軍不能開抵雄州,貽誤戎機,惟都統制种師道是問”之類的話。
金牌,也叫御前金字木牌,只有在傳遞十萬火急的軍報時,才能應用,一晝夜之間要走六百里,使人手捧金字硃紅牌,每過一個驛站,就要換匹好馬,疾馳而過,勢如電光。
朝廷在旬日之內連發七道,趙佶急於用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對此,儘管不願,可种師道也不敢怠慢,急忙作了調兵遣將、緊急動員的部署。
曾經有二三十萬之眾的西軍,如今其實只剩下了十一萬。
有人可能會問,那近二十萬西軍哪去了?
前些年,童貫一直在對西夏用兵,自然有些死傷,僅統安城一戰,西軍就死傷了數萬,加上民從和役夫,死難者近十萬。
兩年前,童貫征討田虎、王慶、方臘,從西軍中,主要是環慶軍和鄜延軍兩路,抽調出來了十五萬大軍。
兩年的征戰,讓這十五萬大軍死傷了大半。
剩下的,在鎮壓了方臘起義以後,除了一小部分番兵(主要是折家軍)回到西北以外,其餘的都留駐在京西北路,也就是淮寧府(或稱陳州府),再也沒有回到西北來。
西軍能征善戰沒有錯,但西軍也有一個很大的毛病,那就是極度排外,甚至到了皇帝派去的人都融入不了其中,很有些聽調不聽宣的意思。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宋朝一貫對武將的態度,讓西軍將士很不信任朝廷。
比如,宋朝重文輕武,總讓一群不懂打仗的文臣來指揮他們這些懂打仗的武將。
再比如,西軍向來家族傳承,父傳子,子傳孫,軍隊就是西軍將士們的家、就是西軍將士們的命,怎麼能將家和命交給他們不信任的外人?
等等……
總之,朝廷不信西軍,西軍也不信朝廷。
進而就導致了,西軍有點聽調但不聽宣的意思。
對於這種事,哪個皇帝都是難以忍受的。
可宋朝偏偏還得用西軍防禦西夏,而且還得用西軍到處滅火。
所以,西軍和宋朝朝廷的這種關係,就慢慢的延續了下來。
不過這種關係雖然能延續,但並不代表皇帝不想解決。
恰巧趕上童貫抽調了一半西軍去剿田虎、王慶、方臘,又趕上這半支西軍的統帥劉延慶是西軍之中少有的“叛徒”,願意聽從趙佶和童貫的擺佈。
於是,這部分西軍被趙佶重新命名——勝捷軍。
勝捷軍在名義上還是屬於西軍統帥部節制,朝廷並沒有明文規定把勝捷軍從西軍的建制中分割開來。
但勝捷軍已另行取得“勝捷軍”的番號。
而且,與西軍不同的是,勝捷軍的給養和軍餉全都由樞密院直接撥發,在待遇上比西軍本部的各軍都要優厚得多。
而勝捷軍的統領是劉延慶的長子劉光國、辛興宗的兄弟辛永宗、王稟等童貫的絕對親信。
另外,勝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