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四八章 春 (下),一品江山,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年中官職最高、與趙宗績好得可以穿一條褲衩的傢伙,所以大家還是以他的馬首是瞻……打個比方,對這般同年來說,王安石是老師,而他是班長。
不過陳班長可不是那麼老實的傢伙,在這個班裡,他的死黨可不少。除了一干同鄉外,還有曾家兄弟、郟亶等人,當老師和班長髮生衝突時,會幫著班長一起揍老師的……
好吧,這都是題外話。
回到正題上,陳恪將郟亶等人推薦給了趙宗績。郟亶是個水利天才,這三年來,又一直在河北路做官,他利用空閒時間,沿著二股河進行了細緻的實地考察,對於如何修河,早就胸有成竹。
在郟亶看來,最正確的方案,自然是大河北流,非要東流是要出大問題的……陳恪之所以知道,現在東流的河道,乃是漢朝故道,就是郟亶考證出來的。
但河工從來不是單純的工程問題,現在只能大河東流,郟亶自然要盡力補救,使這個方案也勉強可行。
有了郟亶的技術支援,趙宗績在隨後的朝議中,自然顯得很是在行。
當時,朝中的主流意見,是在修好東流的堤壩後,便馬上堵塞北流,使黃河全力東流,這樣整個工程耗時半年,所需民夫在三十萬之數,應該超不了預算。
最重要的是,下半年就能大功告成,不至於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作為主流意見的代言人,趙宗實便全力支援這個方案。
但趙宗績連上六疏勸諫,他說:‘臣慮官吏急於見功,遽塞北流,恐勞民費財,不易成功。或幸而可塞,東流淺狹,堤防未全,必致決溢。如此雖除西路之患,而害及東路,非策也。宜專護上約及二股堤岸……這就是郟亶提出的‘漸進增水法’。’
直白說來,就是在二股河以西置上約……‘約’就是堤……以減少北流水量,增加東流水量。等東流漸深,北流淤淺,即塞北流,放出之前因為黃河北流,而倒灌的御河、胡盧河,以解恩、冀、深、瀛以西水患。
但是不能急,要緩緩圖之,‘若今歲東流止添二分,則此去河勢自東,近者二三年,遠者四五年,候及八分以上,河流沖刷已闊,滄、德堤埽已固,自然北流日減,可以閉塞,兩路俱無害矣。’
這法子固然穩妥,但時間拖得太久,不為百官所喜。
但趙禎和富弼還是高度重視趙宗績的話,把他叫到御堂,親自垂問道:“若現在不趁著東流順快而塞北流,以後河勢改移了,怎麼辦?”
趙宗績答道:“上約固則東流日增,北流日減,何憂改移?若上約流失,後果不堪設想,當盡力護住上約。”
“上約怎麼保?”富弼問道。
“若是往年,確實難保,但現在我們有水泥混凝土,可經大水而無虞。何況上約在河邊,任河北流,還怕不保;如過貿然橫截,豈可保?”
趙禎點點頭,他覺著很有道理,問道:“但若河水常分二流,何時會有成效?”
“上約若存,東流必增,北流必減;即使分為二流,不見成效,對國家也沒有害處。為什麼呢?西北之水,都到山東,所以為害大,分則害小。有些人急著要塞北流,皆為自身謀,不顧國力與民患!”趙宗績憤慨道。
“防禦兩條河,勞費會不會太高?”趙禎遂問道。
“合為一,勞費自然加倍,分二流,勞費就會減半。如今減北流財力的一半,以備東流,不就行了嗎?”趙宗績答道。
“說的是,”趙禎點頭讚許道:“寡人被你說服了。”說著看看富弼道:“丞相呢?”
“微臣也深以為然。”富弼恭聲道……最後,在趙禎和富相公的支援下,河工方案敲定為——修上約及東流河堤,待東流達到八分……還要自然達到,人為的不算……再阻塞北流,使黃河東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