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別讓人找見把柄,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11章別讓人找見把柄(新書求月票)
第111章別讓人找見把柄(新書求月票)
ps:請朋友們多多支援求月票求訂閱我會努力更新的
這座碼頭很僻靜,它幾乎處於島的最北端位置。大多數私家碼頭因為貪戀縣城的繁華與便利,都設立在海州縣附近,唯獨這座碼頭,它離最近的私家碼頭也有一小時航程,孤零零豎立在鬱州島最北端,碼頭上除了大片的庫房區,左右似乎見不到農田與民居,瞧那架勢,也不知陸上有沒有現成的路通向縣城。
坐舟駛過了防波堤最外端,那裡修築了一個圓形的堡壘狀建築,外形像是鬼子的炮樓,但又像是燈塔,或者它是一物兩用。
過了這處炮樓,長長的深入海中的堤壩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是泊位與吊塔,碼頭邊僅剩的幾艘船正在巡邏船的引導下出港——這套出港程式,很有點現代化意味。
船在時穿好奇的目光下靠岸,搭上跳板,施衙內派來的隨船夥計跳上岸去,跟碼頭上的人低估了幾句,附近幾位神情緊張的大漢立刻鬆懈下來,剩餘的碼頭工人上前接應,並引領著時穿登上馬車,一行人穿過防波堤,穿過碼頭附近一座座空寂無人的建築……
馬車行駛很久,才來到海公子的住宅附近。時穿回頭望去,這座倉庫群也有綿延兩三里路的模樣,在宋代,這大約算得上“中型”了吧。
“這些庫房倒是蓋得格外高大——嗯,比其他家的都高大,海公子果然好手段”,時穿沒話找話的說。
隨行的人一聲招呼,時穿走下了馬車,但馬車並未停頓,還在繼續向屋門前走,時穿遂隨車隊溜達,邊走邊觀察:“這年頭,房間的跨度都不大,因為大多數房梁都使用原生木材,木材承重有限,雖然製作拱頂,也能拼接出十幾米跨度的房間,但那樣做技術難度太高,在海風呼嘯颱風不斷的岸邊,沒人這麼幹。
不,這座庫房是石材建築,磚石結構技術,在宋代是用來製作神殿佛堂的,拿這樣的技術來建造存貨物的庫房,這位海公子,恐怕對神靈並不在意,啊,甚至有點輕蔑。當然,也有錢。
不過,聽說他才來了十年,十年,恐怕掙下的錢全花在這片建築身上了……”
這座碼頭在宋人看來,它遠離縣城,來往極不方便,但時穿卻知道,它的位置正好是連雲港,即使幾百年泥沙堆積,將鬱州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域填平,這座港口也不會被泥沙淹沒——它可以連續使用八百年。
不過,連續使用八百年,那只是理論上的,一座海上碼頭需要靠周圍的陸地支援,當海州原先的碼頭被泥沙吞沒,成了漲潮時的淺灘,落潮時的小漁船停靠點時,海州作為港口區,必定是要廢棄的。
隨行來的軍漢是廖五,他見到時穿一路東張西望,便上前解釋:“海州城地盤小,在海州城蓋客棧,光是購置地皮就是一筆大費用。鬱州島沒有別的出產,只有一個破敗鹽場,當地貢品是鰾膠,因地皮便宜,海岸線漫長,故而商人們喜歡沿著岸邊蓋客棧,然後在海邊修一個自己碼頭,以便存放貨物,以及等待信風出港。
嘿嘿,大家這樣做,也不全是為了走私,岸邊如此眾多的倉庫,官府哪能看不到。再說,船可以走,但船伕歷來都住在陸上的,官府只要管住船伕就不怕偷稅。宋律:船出海都要有核準的文書,如果沒有交稅船隻就私自出海,那船員就算脫籍流民,從今往後別想回家了。
嘿嘿嘿,大家都把倉庫建在鬱州島上,主要是圖地價便宜……當然,夾帶總是有的,每艘船自海州出港,總要到鬱州島來添點貨。海州市舶司只管按船的艙位收稅,不管艙位空不空。既然如此,船主自海州出港後,再來鬱州島添貨那就不算走私——他們的艙位都交過稅了。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