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章 喧囂撲面,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宋代,包好的粽子不是用白水煮的,而是燒艾草灰淋汁來煮,這樣煮好的粽子色澤金黃,格外好看——如此,就是楊無咎詞中所謂“角黍包金”了。

除了菰葉粽子,還有用新竹筒貯米蒸食的粽子,叫做“裝筒”或“筒粽”,它的形狀和現在的竹筒粽子沒什麼分別。因形制不同,宋代的粽子還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鎚粽、九子粽等各色名目。

宋人傳說,粽是屈原的姐姐所制,所以用粽子來祭奠投江的三閭大夫,當然再合適不過了。

一般在端午(端五)這天,家家都把準備好的祭品和食品,放在梅紅色的匣子裡,再加上茶酒供奉,都擺放鋪陳在門口,就是貧困的人家,也要去盡力備辦。當然,按照風俗,每家裡要貼天師像,大門上還要像顧宅那樣釘上艾人艾虎。

所謂“艾人”,就是和泥做成張天師,用艾草做頭,蒜頭做拳,掛在門上據說可以避邪。那掛上去的除了艾人,騎在用艾草紮成的艾虎上,艾虎是張天師的坐騎——不獨民間如此,皇宮裡也有這個講究的。端午皇宮要設內宴,照例翰林學士們要寫帖子詞,貼在宮內閣中門壁上。

比如蘇轍在端午為皇太妃閣寫的帖子詞,就有“太醫爭獻天師艾,瑞霧長縈堯母門”的詩句。

在這個享樂主義時代,民間百姓不僅全盤照搬皇室禮儀——門上掛上艾人艾虎,更有人乾脆把菖蒲刻成小人兒,或者葫蘆形,掛在身上的以求祈福辟邪……

這樣的端午節,大約只有現代的春節可以比擬。

撲買已經結束,逛街男興沖沖離開——剛才的撲買中他並未占上便宜,可這廝不在乎,逛街嗎,圖的就是一樂,如今這廝花了錢,興沖沖而去,環娘還在那裡糾結:“呀,粽子麼……可是粽子年年能吃到,百草頭卻只能在海州吃,這百草頭花樣憑多,環娘該選什麼口味吃吶?都選的話,環娘一個是沒那麼多錢;二個,……環孃的小肚子也不大,吃不下呀吃不下,怎麼得了?”

“決定不了,那就不決定”,時穿一把抱起環娘,也學著剛才逛街男的傻樣,吐著舌頭,舔著臉,滿臉傻呵呵的笑,意猶未盡的衝出巷子:“這可是端午,要連過五天節日吶。小巷中的小攤,算不上出色,咱們去東市,那裡貨更齊全。”

他們已踏出甜水巷巷口,頓時,更多的萬般熱鬧,千鍾喧囂撲面而來,最響亮的是巷口的撥浪鼓聲,在撥浪鼓攤子邊,三三兩兩的站著手持撥浪鼓的小孩,他們拿著父母新買的撥浪鼓,興奮地滿臉通紅,手中拼命地搖著,咚得隆咚,咚咚得隆咚的聲音響成一片,夾雜著孩子興奮的尖叫聲。

見到巷口有同齡人出現,而且這位同齡人還是一名粉妝玉砌,精雕細琢的袖珍小美人,男孩子們搖的更起勁了,有位看似家境富裕,衣著華麗的小男孩,還慷慨地隨手從懷中掏出一把獸糖,討好地遞向環娘,嘴裡嚷著:“小娘子,我與你獸糖,你陪我玩?”

如此喧鬧的場景,擱一般孩子早已經歡呼雀躍了,但環娘突然畏縮了,她縮回試穿懷裡,搖著時穿的手,央求:“哥哥,鬧得緊,不如我們回去吧。”

環娘是因為心情不好,所以不搭理小男孩的討好獻媚,可是美人就是美人,哪怕小美人也是美人,這一刻,環娘盡顯一個美女的氣質——我無須向你解釋,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自己想去。

小男孩頓時氣阻……但眨眼間,那廝也呈現出一個微型風流浪子的潛質,他轉手將手裡的獸糖遞給身邊一位不怎麼出彩的小女孩,驕傲的宣佈:“我剛才,其實是想給你的。”

小男孩說完,不屑地向環娘瞥了一眼,環娘小臉板的,很嚴肅,時穿憋住笑,低下身子,柔聲問:“怎麼,環娘不喜歡撥浪鼓麼,我過去,也給你買一個?”

環娘站在原地,撥浪鼓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