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章 琳琅滿目,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現在已是四月末,宋代的街道上,端午節的氣氛已經漸漸濃郁了。時穿所居住的甜水巷,已經屬於背巷了,就連這麼偏僻的地方,小攤販已經擺滿了巷道,撲面而來的節日氣氛十分濃郁。

對於華夏民族來說,端午節是個傳統大節,前後要放整整五天假。從端一開始,實際上已經進入“端午”節日了,各種節日需用的物事,吃的、用的、玩的、祭神的……一樣都不能少。

當然,焚香少不了,祭祀少不了,更少不得準備些團粽、蜀葵、桃柳枝、杏子、林禽、柰子、焚香或者香印等物品,所以端午節是喧鬧的,是鼓聲喧天,笑聲不斷的。

這是一個商品經濟極端發達的時代,當時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財富在於大宋,這話的意思從另一方面理解,就是:這是個商品極端豐富的時代,以上所說的貨品,街頭巷尾隨處可以買到。所以,不出門不知道,一出門才發現,街頭人頭湧湧,都是採購貨物的人群。

端午節這天,為了圖個喜慶吉祥,人們要在手臂上纏五色絲線,這個東西宋人叫做“百索”,也有手巧的人,把五色絲線結成紐子,那就是百索紐了——這大約是中國結的變種了吧。

擦肩而過的市井百姓個個手臂上五色斑斕,時穿順手在路邊小攤買了點百索,也給環娘與自己纏上,過節嘛,圖個喜慶。

門插艾虎,臂纏“百索”,手持摺扇,輕搖小鼓——這是宋代端午節的必須。甜水巷豆腐西施宅院過去,是巷頭的顧宅,大約是顧小七要出嫁的原因,顧宅門頭上早早掛出了艾虎——這是個追究精緻的時代,小小艾虎做的非常可愛,環娘站在門下,咬著手指羨慕半晌。時穿在旁不以為然插話:“咱也買一個。”

“不好,這艾虎最好是自家編的,環娘以前在鄉下學過編艾虎,哥哥買些艾草,環娘給你編。”

“你說的那可是鄉下”,時穿笑著上前,抱起環娘說:“城裡人生活節奏快,哪有閒工夫自己編艾虎,咱現在不差這幾個小錢,你去旁邊攤子上選幾隻艾虎。”

時穿說的旁邊攤子,出售各類烘托節日氣氛的小玩意兒——多是些製作精巧的小鼓和小扇子。做工極可愛的小鼓掛在扁擔架上、或插在座上,形制不一,站在攤前已購買上小鼓的小孩啵隆啵隆地敲著,小鼓不過巴掌大,敲起來聲音悶悶的,也有些鼓插了根棍子,加上兩塊小石子,就成了撥浪鼓。這撥浪鼓不用自己費力敲,很受小孩的歡迎,貨攤邊的小孩,八成拿的是這種小鼓,他們童真地搖著小撥浪鼓,搖出一片節日的喧鬧。

環娘一到小攤邊,便被攤上的小扇子吸引,小扇分為青黃赤白各色,或繡或畫或縷金,扇面描繪出各種花樣,環娘看得痴迷,攤販望見環娘背後的時穿,衣著打扮並不普通,便竭力叫賣著:“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賣也,賣也,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賣也!”

攤販剛剛吆喝完,環娘兩眼出神的盯著攤子上的貨品,還未做決定,一輛馬車陡然停在旁邊,馬車上跳下來一個渾身綾羅綢緞的中年男子,粗魯的擠開環娘,直著嗓子衝攤主嚷嚷:“那漢子,這柄小扇幾多錢?”

環娘畏縮閃到一邊,不等時穿招呼,她眼睛一亮,蹦蹦跳跳地又轉向側方的小食攤,攤子上擺滿了各類端午節的特色小吃,有香糖果子,用菖蒲、生薑、杏子、梅子、李子、紫蘇等,這些食品全都切成細絲,加鹽曬乾,又叫做“百草頭”。

這些東西可不便宜,因為古代中國,歷代官府對鹽徵收重稅,鹽在古代是一種奢侈品,用鹽浸泡的食物,大約相當於現代的哈根達斯……當然,也有用蜜糖來漬果子的,而後需放在梅皮裡做成釀梅,那更是別有風味了。

環娘站在攤前直咽吐沫,時穿搶上前一步,用肩膀輕輕一撞剛才那位綾羅綢緞男,將對方撞到了一邊。被撞者眼睛一瞪,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