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章 圍殺,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倍的廂軍與流民,時間久了,誰都受不了,所以地方政府對於廂軍的照料越來越敷衍。

通常,當災難發生的時候,為了防止大的動亂,地方上的富商以及鄉紳常常會聯合起來,捐贈一筆錢,一部分用來編練本鄉本土的社兵包圍家園,另一部分則交給官府,以贊助官府收容流民編練廂軍的需求……但這之後,地方上的鄉紳覺得剩下的事情應該是官府的事兒了。

可地方上的官府也冤啊,地方上增加稅收,那是自己的政績,減少稅收就要影響仕途,如今要拿出大量的稅收養活廂軍,政事堂對這一切不管不問,擱誰誰也不願意啊

所以,到最後廂軍就保持一種最低成本的運作,當地官府提供吃不飽的酬勞,積極鼓勵流民返回家鄉,或者在當地自謀出路,這種方法在當地經濟進入良性迴圈的時候還好說,大量的勞動力被蓬勃的商業迅速吸納了,而後大量的商品被生產出來,反過來刺激稅收的增長,地方官府也因此獲益。

但如果這一切反過來,那就不妙了——自從白蓮教教匪作亂以後,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頑固、最神秘的宗教,白蓮教在流民中並沒有絕滅,而海州的市況有因為寒冬的影響,導致茶葉貿易萎縮,土地乾旱造成農產品銳減,無論農稅商稅,這一年海州的情況都不妙。於是官府對廂軍的供養也更加苛刻了,而廂軍在有心人的煽動之下,也開始此起彼伏的“自謀生路”。

國人都是比較排外的,廂軍本來就是外來戶,再加上他們多少有點手腳不乾淨,於是本地人常常制定一些歧視性政策,比如禁止廂軍隨意進入村落,有工作寧願先僱用本地人也不考慮這些外來戶。而廂軍感受到這種歧視,他們心中的怨氣也就更加高漲了,如果有機會,他們並不介意給本地人制造一點麻煩,好處一口心中惡氣。

面前這夥被包圍的前廂軍人員,其實還沒有到過不下日子的地步,大宋朝的福利待遇比較好,因為占城雙季稻的引進,雖然天災頻頻,但終大宋一朝,餓死人的現象很少出現。所以地方政府再苛刻,廂軍們吃飽肚子沒有問題,只是他們手頭很少有錢而已。

但是大宋是一個享樂主義盛行的時代,是古代中國商品經濟的頂峰,在大宋吃飽肚子算不上什麼,手頭無錢那才真是困窘,如今沒錢又沒有打工的機會,所以這一年海州的廂軍,只要找見機會就聚眾搶劫。

據說,有人統計過大宋記錄在案的兵變,新法實施之前,基本上是每兩年一起;新法實施之後,基本上每年兩起之上。而稍稍不好的年景裡,年度發生十餘起兵變那也是常事——這還是記錄在案的。

大宋編練流民成為廂軍,雖然減少了流民作亂的機會,但反過來也讓流民有了組織與紀律,眼前這夥流民就是三個都叛亂廂軍的殘餘,他們起事之初,有人搶了點小錢立刻悄悄溜了,也有人吃飽肚子後轉而向官府首告,出賣同伴的行蹤,以期獲得官府的赦免……

來來回回的,兵變廂軍只剩下眼前這三十名——當然,這夥廂軍也只是眾多叛亂廂軍當中的一小股而已,整個海州境內還有許多股類似的盜匪,他們的行蹤官府瞭如指掌,只是要出動大軍對他們圍剿的話,調動一百五十人以上的軍隊需要樞密院的許可,但如果不依仗軍隊的話,衙役的力量遠遠不夠……更何況,一旦把情況上報樞密院,不免要影響官員的考績。

所以州衙縣衙便對團練放開了手腳,而且團練是為了包圍家園而戰,按規定官府無需支付他們薪水,他們還要自帶乾糧上戰場,幹得不好,官府還要進行處罰。

經過幾天周旋,這夥盜匪終於被堵在一處山頂,四處山頭都已經有人守衛,凌飛只帶了二十人的雷火隊,再加上三十名輔兵準備進行最後的圍攻——此時,周圍山谷中、山峰上,全是過來打醬油的四鄉團練,連沭陽劉家也組織一夥家丁冒充團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