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5章 呼朋喚友,興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代人最注重這個正朔,然而對於時穿來說,他早從無數記載當中,清楚的瞭解大家族中的藏汙納垢,別看現在那些族兄彼此親切,但那也是創業過程中的同心同德,等到他們站穩了腳跟,便會撕咬著彼此爭奪利益。對於這樣的家族來說,時穿的觀點是:時氏給他了一個立足大宋的依據,但他來到這個時代,從不想單純依靠誰。

這樣的大家族,只可遠觀,親身參與到其中的爭權奪利,那時穿就是真傻了,有那個精力,他還不如關心點別的風花雪月。

所以時穿回答的毫不猶豫:“我在崔莊,只是單身一人而已,而白虎山下,時氏宗族聚族而居,還是把宗祠建在白虎山下為好……嗯,那船糧食足足有上千石,便算作我建祠時應出的份額,用於招納工人,購買石料……如何?”

時穿明白的說出糧食招納工人,這是不想讓魯大等人摻和宗祀建築,但他又提出買石料,這又是表明自己的意見——宗祀最好建成石頭建築。

歷來,破土動土都是收回扣的好機會,雖然是給本家族祖宗見祠廟,但在其中拿點勞務費,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時穿只出錢不管事,這讓白虎山時氏非常滿意。與他對話的族兄肚裡只誇獎時穿有眼色懂進退,當然,他更欽佩本宗嫡子時河的明智——照這樣一個有本事、且不喜歡干涉族中大事務的本家,作為開枝散葉的基點,那真是不容易啊。

這位五十多歲的族兄連聲回答:“足夠了足夠了海州這裡饑荒才起,工價是每天一升米十文錢,如果每天提供兩升米,咱一文錢的工錢不用出,給糧就夠了。族弟這船糧食可解決了大問題。”

兩人交談的時候,時燦幾次想插嘴,但交談雙方都沒給他插嘴的機會,等這事兒敲定後,時穿才彷彿記起了此地還有一名長房嫡支庶子,將來的海州時氏宗長……想想他父親對時穿的期望,以及他贈送的三百畝土地,時穿微微有點不好意思,伸手召喚時燦:“小燦,我給你帶過來幾柄日本刀,你拿去玩。”

對面的時燦微微鄒了下眉頭,看來他不太喜歡刀呀劍呀等男孩玩具……時穿猛然想起,時河走的時候說要派兩名小妾過來照顧時燦,其中一名正是時燦的身生母親。

想起這些來,時穿暗自笑了:啊,女人養大的孩子,沒有父親在身邊,雖然不像晉代士大夫那樣見了馬就暈倒,但想必他不怎麼喜歡男孩兒玩具。

不過這一切對時穿不關緊要,他也就是拿人錢財與人消災,負責照顧一下這小孩兒,讓附近的鄉民不敢欺負而已。

歷來,鄉土民間都是非常排外的。嘉興時氏一下遷出六七房族人來海州聚居,雖然他們買的是白虎山這塊惡地,加上又有兇名赫赫的時穿坐鎮,但終歸是外來戶,鄉居生活很不方便的,比如他們今年春耕,便幾乎僱不到足夠的短工耕地。

順著這個話題跟“族人”聊了幾句,果然,族人的抱怨不少。在前往時宅正屋錢,時家六七房族人七嘴八舌的訴苦,等時穿在正屋落座,抱怨還未停止。

作為海州時氏遷居工程的主要支柱,時穿坐的位子是宗長之下首席……不過,時穿不太講究這些,做什麼位子對他來說區別不大,只要不把他塞在門邊就行。他靜靜地聽完族人的抱怨,想了想,回答:“我倒可以幫你們招納一些流民過來耕作,但可惜,白虎山從來不是好耕地,這裡土地靠近海邊,鹽鹼化沙化比較嚴重,想靠種地養活自己,那肯定是沒指望了。”

時穿伸手在胸前一劃拉,繼續補充:“這塊山區過去之所以被人視為惡地,就是因為附近農戶普遍都窮困,比如我認識附近一名羅舉人,他家裡二十餘畝的地,照樣過得非常窮困。”

時穿話還沒說完,一名族人脫口而出抱怨:“這都什麼事兒——我當初本不想離開家鄉,但有人告訴我,說這裡耕地充足,我才狠心捨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