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唐時代週刊》,史上第一混亂,張小花,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唐時代週刊》
皇帝們在蕭公館商量並制定了育才幣森林體系,回去以後立刻著手辦,僅僅兩天之後,大明的第一批數量為2000人的出遊隊伍就踏入了兵道,他們幾乎是清一色的參加過當初聯軍的軍人,雖然有過經驗,但這次畢竟是私人性質了,明政府每人給他們發了一小筆錢就把他們打發上路,這些人不知道該去哪裡,更不知道是什麼狀況,懷著忐忑的心情一進入兵道,這才發現那裡已經是滿坑滿谷的人,見他們來了,紛紛圍上來問:“兄弟去哪啊,搭我車吧。”
以下是他們之間最常見的對話形式和內容。
明朝人:“大哥的車去哪?”
漢朝人:“你想去哪我就送你去哪。”
明朝人:“我也沒想好我該去哪。”
漢朝人:“那我給你介紹一下沿路的站點,你要是錢多就去蒙古草原旅遊去,要是沒錢建議你先去秦朝,包你一出站就有工作,活是累點,工資高。”
明朝人:“漢朝怎麼樣?”
漢朝人:“漢朝現在先別去,鬧饑荒呢,簽證也不好辦。”
明朝人:“大哥是漢朝的?”
漢朝人:“是呀(說著一指身後的車伕們),幹我們這一行的基本全是漢朝的。”
“那去秦朝多少錢呀?”
“你給200育才幣吧。”
“太貴了吧?”
“兄弟,你這可是從始發站到終點站啊,除了給國家上稅以外,馬車的折舊和馬飼料一拋我基本沒賺頭的。”
“給你150。”
“別說了,180你走就走,不走您換輛車。”
“走吧。”
當然,180不會光拉一個人。事實上那車跟計程車差不多,車廂裡頭能坐六個,車伕旁邊還能坐一個……所以車伕們通常也會這麼喊:“走了走了啊,秦朝,再來兩個人就開車。”
自然,你要是想在唐宋等中途站下車車費也會相對便宜一些,可是因為那些地方暫時還沒有客源,所以價錢很不好講。最多給你再省個10錢20錢的。
漢朝人幹這個事情其實並不佔先天優勢,因為他們沒有參加過聯軍,對兵道還很陌生,不過在劉邦的培訓下基本都能很快上崗,漸漸的,其中一些腦子靈光的還自發性地辦起了小規模地旅行社,尤其是那幾個朝代的人也開始出遊以後,他們還配合當地人開展了包食宿的唐朝一日遊宋朝三日遊等專案。慢慢都形成了自己主攻的特長專案,有的只跑長途,有的只負責短線運送,針對想要務工和旅遊都不耽誤的這種心理,有人還開了慢車線。就是到一個地方之後停留半天,你可以轉轉當地最富盛名的景觀,買點土特產什麼地再繼續上路。
在初期,秦朝就招募來了數以萬計的外地務工人員。各朝派出的人基本都是參加過聯軍計程車兵,畢竟手上沒什麼錢,過不起瀟灑的遊歷日子,出門先找份工作是當務之急,短短几天時間來幫秦始皇修長城的人就達到了10萬,工程進展一日千里,秦始皇沒樂幾天就又開始發愁了,這叫個花錢如流水一般吶。秦國那邊還打著仗呢,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來為民工們發放工資了,劉邦倒是支助了他幾十萬育才幣,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無奈,秦始皇也只得把主意打到了賺外匯上,胖子開始還是有點輕商的思想,劉邦讓他一起幹運輸地時候沒答應。現在人家已經形成規模了。再去插一腳就顯得不仗義了,可是胖子也不笨。衣食住行,行才是最後一個,他就著重搞前三個,最先是配合劉邦的人在兵道里賣吃的和衣服,劉邦的車到了一站,圍上買雞蛋和鍋盔的幾乎全是秦朝人,再後來就索性開成了公路旅館和公路酒店,這就形成了一個有趣地現象:你在別的朝代很少能見到秦朝和漢朝人,都貓在兵道里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