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59,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廟,重鑄金身,大邀各地高僧來此,寺廟周圍全是專門養活僧人的廟田和林地,廟產不用交稅,因此有不少農戶租下廟田墾種,成為龍興寺的佃農。

每年青黃不接的春天,龍興寺的僧人會施粥給饑民。

正月初八那天,一個面生的饑民排隊,連個正經的碗都沒有,劈了竹筒做碗,竹片為筷,輪到他時,他卻突然暈倒,僧人將他抬進廟裡,發現他的脊背全是鞭傷,並且高燒不止。

佛門弟子,不能見死不救,僧人將他收留在龍興寺。

不過此人年輕,身體強健,吃了幾服藥後,退了燒,鞭傷也開始結痂了。僧人見他能起床走動了,便問起了他的來歷,戶籍在何處,可有文書之類的話。

年輕人搖搖頭,“我路上遭遇土匪,被毆打搶去所有財物和戶籍文書,已經淪為流民了。”

僧人說道:“我們廟裡不養閒人,你年紀輕輕的,靠著喝那點薄粥也沒法填飽肚子。這樣吧,我們租給你幾畝廟田,一棟草房,你自己想辦法墾種,秋收時交給廟裡田地和房屋的租金,剩下用來養活你自己。”

年輕人點頭說道:“多謝。”

僧人還給了他一擔高粱和稻穀,說道:“你的草房在果林裡,那裡的果樹都是廟裡的產業,平日你看山護林,不準路人胡亂攀折花果,放火燒山,這些糧食是給你看林的報酬。不過你別都吃了,這是你的口糧,也是你春耕要用的種子。”

年輕人沉默寡言,還是那句話,“多謝。”

年輕人挑起糧食,乍然用力,背脊剛剛癒合的傷口重新撕裂開來,鑽心的疼痛,他身體猛地搖晃了幾下,僧人在一旁看得心驚肉跳,還以為他又要倒地。

不過年輕人咬咬牙,堅持住了,挑著裝著糧食的擔子走出龍興寺。

僧人看著年輕人的身影消失在晨霧之中,回去寺裡方丈的禪房覆命,“智及方丈,已經按照方丈的意思將此人打發出去了。方丈大師,小僧覺得此人身體尚未恢復,該不該多留他幾日,或者多送點糧食?小僧擔心他舊傷復發,死在山上草屋裡。”

智及方丈是大明江南第一名僧,被洪武帝親封為龍興寺住持,高徒遍地,道衍禪師就是智及大師的弟子之一。

智及方丈已經年邁,鬆弛乾癟的面板上佈滿了老人斑,八十多歲的高齡,似乎隨時會就地坐化成佛似。

智及方丈想起洪武帝的密令,說道:“糧食不用多給,小心監視,別讓他真死了就行,若發現他逃跑,或者周圍出現可疑的人,立刻告訴我。”

接到這個燙手山芋,智及方丈也很頭疼,一個親王,到底犯了什麼錯誤要被皇上罰到鄉下老家種地?要讓他吃盡苦頭,又不能讓他死了,還要防著北元等奸細刺殺他,唉,好煩。

僧人說道:“是,方丈,此人到底是什麼來歷?小僧見他相貌氣度不凡,不是池中之物,怎地淪為了流民。”

這時又進來一個知客僧,說道:“回稟方丈,新來了一批龍興寺掛單的和尚已經安排好了住所,他們人太多了,寺裡禪房住不開,只得先塞進大通鋪裡住著。方丈,小僧發現他們居然偷藏兵器,並且有一股殺氣,這些人除了剃著光頭,手裡的度牒文書是真的,其他一點都不像出家人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