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明·徐後傳_118,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兒臣覺得徐大小姐的安危也很重要——”

朱元璋打斷道:“這個徐妙儀確實有幾分本事,可是她固執己見,冥頑不靈,執意干涉謝再興案,堂堂千金大小姐,居然半夜私會北元世子,她到底要做什麼?我看她混跡市井多年,早已不知什麼是規矩、什麼是女子本分。希望這一次她能吃一塹,長一智,莫要再給家族和國家添亂了。”

徐妙儀在酒樓私會買的裡八刺,是毛驤告訴朱元璋的。無論兩人見面的目的是什麼,孤男寡女半夜相見,畢竟不光彩。

朱棣忍不住為徐妙儀解釋道:“北元世子十分狡詐,他定利用徐大小姐急著尋找謝再興案的弱點,將她引出家門,說起來錯還是在買的裡八刺居心不良。”

朱元璋不滿的說道:“女子未嫁從父,她是徐家的女兒,為何總是和謝家往事糾纏不清?謝再興案雖然迷霧重重,但是當年謝再興叛變之後,親自帶著張士誠的軍隊來攻打我們!戰場上人人都看見了,這還能有假?”

“不管欒鳳夫妻之死有多少疑問,包括有人暗中攔截她查案的線索,甚至放火燒她,背後之人確實可惡,朕已經命錦衣衛盯著了,絕不會善罷甘休。但是這些難道能夠改變謝再興謀反的事實?朕當年如此信任謝再興,和他結為兒女親家。還撮合他女兒和魏國公的婚事,對謝家待遇優厚,可偏偏是謝再興背叛了朕,謝家死有餘辜!”

說道最後朱元璋明顯動氣了,他想起當年的四面楚歌艱難,不禁感慨道:“朕和陳友諒決一死戰的時候,謝再興在背後捅刀子,若不是朕洪福齊天,絕處逢生,休有今日大明萬里江山,國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安卵?那時候你也才八歲,恐怕難逃一死。這才過了幾年安穩日子,就忘記當年的艱難了?”

朱棣忙說道:“兒臣不敢忘,兒臣永遠都記得母后帶著我們逃亡遷移,舟車勞頓的歲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體如火炭般滾燙,那時候又找不到藥物,五弟差點沒熬住,那時候兒臣就發誓,要快點強大起來,幫助父親平定江山,永遠不要再過那種顛沛流離的日子。”

朱元璋問道:“既然如此,你為何還幫著徐妙儀查謝再興案?”

在這種時候,朱棣當然不能說出真相,他解釋說道:“因為兒臣覺得徐妙儀是個重情義之人。當年她效仿花木蘭替兄從軍,在北伐軍裡當軍醫,為的是成全義兄一家團圓。回到徐家後,得知當年外祖父和母親的慘死,她自覺不能白白享受富貴,便決心查清十年前的舊案,兒臣見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義,難得可貴,何況查清謝再興案,對父皇肅清朝綱也有好處,所以兒臣為她提供了一些幫助。”

不知不覺中,對父親絕對服從的朱棣已經開始說謊了。

朱元璋問道:“錦衣衛已經在查了,難道你覺得朕的心腹軍隊比不過一個徐妙儀?”

“錦衣衛是父皇挑選的精銳,當然比徐妙儀強多了,但是在謝再興案上,錦衣衛並不佔優勢。”朱棣對答如流,說道:

“父皇經常教導兒臣,要多看事實,而非人們的口舌。而現在的事實是謝再興案關鍵線索幾乎都是徐妙儀找出來的,錦衣衛收效甚微。兒臣對她提供幫助,其實也是一種監督,隨時將她知道的訊息暗中告訴錦衣衛和父皇。”

朱元璋蹙眉說道:“豈有此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難道徐妙儀要執意瞞著朕不成。”

朱棣說道:“此女幼年經歷鉅變,性格多疑偏執,不過她確實有過人的才華,立下不少功勞,要掌握一柄劍,最好是順勢而為捏著劍柄,而不是硬碰硬把著鋒利的劍刃。”

聽兒子的話好像有道理,朱元璋這才改口說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儘量保護徐妙儀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後真兇。一想到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這些事情,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