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3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曜太不要臉了!”石勒大怒,他攻打兗州快半個月了,眼瞅著要得手,如今後方受敵,他不退也得退了。

半個月努力付之東流,石勒不服氣啊,所以昨晚發動了最後的決戰,奮力一搏。

趙軍三次攻破西門,都被郗鑑頑強的三次殺退,西門一排排倒下來的屍體幾乎要堵住大門。

石勒見郗鑑實在難敵,只得退兵,不過,石勒擔心退兵的時候郗鑑帶軍隊追擊,所以偷偷撤軍,在軍營之間升起一堆堆的篝火,做出他們還在的樣子,反正在黑暗之下,看不到人,只能見著星星一樣密佈的篝火。

加上昨晚大晉軍隊緊急修補垮掉的城牆,抬起一個個大石磨夯實土層,在巨大噪音的掩護下,趙軍悄無聲息的撤退。

所以守城的郗鑑軍隊並沒有發現趙軍已經撤了,直到天亮時,只見篝火,不見帳房和馬匹,這才發現敵軍撤退。

大晉軍隊歡呼,慶祝守城成功。

郗鑑不敢大意,派出探子去前方十里打探,確認後趙已經撤軍,緊急趕到前方和前趙劉曜軍隊作戰,這才鬆了口氣。

兗州城保住了,後趙軍隊也被劉曜牽制,不能趁人之危,郗鑑立刻召集軍隊,開了個勤王誓師大會。

郗鑑是士族出身的流民帥,封高平侯,身上已經沒有蘇峻這種草莽氣質,儼然是一國大將風範了,他設祭壇,斬白馬,把琅琊王捧到寶座上,慷慨陳詞道:

“賊臣蘇峻不恭順天命,不怕王師誅討,兇暴逆行,亂五常,撼動江山社稷,威逼幼主,殘害忠良,天下怨恨,萬民泣血,我們奉旨討伐蘇峻,消滅元兇,如今幼主受難,百姓受苦,我們齊心合力,以救江山社稷,絕不苟且偷安,若有違誓,天理不容!”

清河看著祭壇上已成氣候的郗鑑,感慨萬千,當年八王之亂,郗鑑的叔父全家被殺,絕望之下居然隻身戴著面具去刺殺兇手齊王,當時滿腔熱血的匹夫之勇,和現在隱忍守住兗州,解決了外患才去平定內亂。

人們都在一次次災難中成長著,昔日絕望的大內侍衛已經是國之棟樑了。

誓師大會尾聲,琅琊王將一炳寶劍遞給郗鑑,郗鑑拔劍,“出征!”

郗鑑留了五萬軍隊守護邊境,帶走五萬軍隊去勤王。

清河帶著琅琊王跟隨郗鑑大軍南下,兩天後,大軍渡過長江,和陶侃為盟主的勤王大軍在茄子浦會師。

陶侃是盟主,見郗鑑有琅琊王和清河公主支援,又兵強馬壯,心下不爽,在琅琊王和清河公主坐在尊位上之後,陶侃讓出了首座,請郗鑑上坐。

郗鑑忙推辭道:“你是盟主,理應坐在這裡,我也要聽盟主調遣的。”

陶侃堅持要郗鑑坐,兩人互相推,最後還是清河開口說道:“陶盟主是眾望所歸推舉而成,也是最先到達戰場的將軍,這個位置還是陶盟主坐吧。”

陶侃等的就是清河這一句話,說道:“微臣恭敬不如從命了。”

郗鑑坐在陶侃的下手,庾亮乖乖的奉陪末座。

倒是琅琊王看到庾亮,很是親切,道:“舅舅來了,我的母后,皇帝哥哥,還有南康姐姐他們怎麼樣了?”

庾亮老臉一紅,“他們……還好。我們正在想辦法把他們救出來。”就是太后死了。

琅琊王信以為真。

石頭城裡,王導聽路永匡術說郗鑑大軍前來增援,心下一喜,說道:“郗鑑一來,大局已定,蘇峻估計就要狗急跳牆動手殺我們了,事不宜遲,今晚三更就動手,保護我們出城。”

路永匡術連忙召集投靠朝廷的流民,制定好了計劃。

半夜,匡術帶人殺了石頭城的守軍,將王導等人救出去,與此同時,路永帶人殺了守城的流民,開啟一個缺口,接應匡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