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庾亮說道:“這就是了,我雖然對不起你,但我也有對你好的時候。你就看在以前的情分上,和我一起出兵勤王。”
舊情一幕幕湧上心頭,溫嶠就這麼原諒庾亮了。
溫嶠說道:“我手上只有一萬多軍人,如果要確保勤王勝利,必須從其他地方調兵,郗鑑正在和趙國打仗,指望不上他了,只能把周撫荀灌夫妻,還有陶侃一起叫上勤王。”
溫嶠一聽,眉頭緊蹙,“陶侃這隻溪狗和我向來不和,他就等著看我笑話呢,他就是勤王,也是單打獨鬥,不會和我們合力。”
溫嶠庾亮都是中原士族,陶侃是江西本地人,中原人把江西人蔑稱為“溪狗”。
江西人被輕視,明帝託孤時,只信中原士族,陶侃雖然厲害,但他不是顧命大臣。
溫嶠性格寬厚,說道:“這時候就不要計較私人恩怨了,陶侃軍力最強,這次蘇峻之亂,他的兒子陶瞻也被亂軍所殺,他怨恨叛軍,何況他是荊州、雍州、益州和梁州四個州的大都督,我們推舉他為勤王的盟主。地位高於你之上,想必陶侃是願意的。”
庾亮嘆道:“好吧,國難當頭,我不在乎什麼面子地位了,只要救出皇上就成。”
庾亮給陶侃寫了一封聲情並茂的信,“……我是個庸人,做過不少錯事,如今只有陶公才能救大晉於危難之中,特邀陶公為勤王盟主,我甘願當陶公的馬前卒,任由驅使。”
陶侃出身寒微,被蔑稱為溪狗。平時庾亮總是高高在上,瞧不起人的樣子,看到這封信,陶侃有些不信,決定去看看。
陶侃大軍和庾亮溫嶠大軍會師於潯陽,庾亮一見陶侃,立刻一輯到底,行了大禮,口稱盟主大人。
看著昔日高傲的庾國舅朝著自己卑躬屈膝,陶侃心中大塊,庾亮將陶侃引到主位,自己卻奉陪末座,使勁吹捧陶侃。
伸手不打笑臉人,陶侃不好再罵庾亮。
庾亮曉得陶侃節儉,故意討好他,指著案几上一盤炒韭菜說道:“你們下去跟廚子說,韭菜割上面一半就行了,把根部留下來,還可以再長新韭菜,這樣比較節約。”
這話說得,陶侃很是受用,他出身寒微,家教嚴格,年輕時當個小官,被人送了一罈子魚,他收下了,母親就賠上了珍貴的鹽,做成醃魚,轉贈給送禮的人,還了人情,還教育他“你收下禮物,反而給我增加負擔和憂愁”。
庾亮此舉,雖然有刻意作秀的嫌疑,但是誠意滿滿,很對陶侃的口味,於是陶侃覺得庾亮真的決心洗心革面,變成好人了。
於是,庾亮靠著智慧和靈活的舌頭說服了溫嶠和陶侃,集結了三萬軍隊,朝著建康而來,鎮守襄陽的周撫荀灌也立刻點兵趕往建康城。
聽聞勤王軍隊要來了,在臺城裡做皇帝夢的蘇峻這才意識到麻煩來了,連忙開始佈防,並且派出大將匡術和路永兩位大將去看守石頭城裡的皇帝和群臣。
路永勸道:“將軍,如今兵臨城下,我們不能分兵去守石頭城,浪費兵力。”
蘇峻說道:“不行,不看好這些人,萬一後院起火就麻煩了。”
匡術說道:“殺了他們,既不用擔心後院起火了。”
蘇峻大怒,“我不能擔負弒君的罪名,你們別害我,還不快去!”
蘇峻心想,我還想當皇帝呢,如果把士族全殺了,將來誰捧我當皇帝?
蘇峻是個粗人,但是他也明白,這兩百年來,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有得士族者得天下,所有皇帝都是有士族支援才敢謀朝篡位。
蘇峻披掛上陣,和勤王大軍一戰。
路永和匡術帶兵去守護石頭城。
剛到石頭城,王悅就來熱情迎接他們,“兩位將軍,王公有請。”
看到神仙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