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朝廷就要散了。

太興帝只是想為了自己的北伐鬧劇找個臺階下,說道:”不是丞相的錯,是朕的錯。朕太心急收復中原,沒有考慮江南的現實情況,朕有錯,朕這就下罪己詔。”

於是乎,這場北伐鬧劇以太興帝的罪己詔收場。太興帝透過這次折騰,的確收穫了兩個敢和王導對抗的大臣:劉隗和刁協。

八月十五,太子終於解除了禁足令,被放出東宮了。

剛一出來,王悅就請太子喝茶。

太子冷笑:“你是來看我笑話的吧,這就是你的報復。報復我讓你母親揹負悍婦的名聲”

王悅說道:“這段時間的北伐鬧劇,想必太子在東宮已經知曉。皇上一直都是這種推卸責任,眼中只有自己,不顧他人死活的昏君。我父親如何敢把江山交給他?但是太子不一樣,太子良善,孝順母親,我相信太子是明君。”

第146章 美無度,美如英,美如玉

以太子司馬紹年輕氣盛的脾氣,如果在一個月以前,王悅當著太子的面說你爹的是個昏君,太子肯定會當場翻臉,哪怕明知王悅是王導的兒子,也會大聲斥責他辱君。

但是現在嘛,太子保持沉默,沒有指責王悅。

為了給失敗的北伐找個替死鬼、在長江邊冤死的淳于伯,還有被逐出宮廷逼迫改嫁的母親荀氏,對太興帝而言沒有區別,都只是工具,用完就扔,莫得感情。

換做以前,太子會覺得太興帝裝模作樣搞北伐來挑選敢於和王導抗衡的心腹大臣、然後用淳于伯頂罪是高明的政治手段、是謀略,犧牲一個淳于伯算什麼?

刀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

因母親荀氏始終不能回到臺城,以及他為母親苦苦求情,還被父皇大罵一通,禁足東宮的遭遇,太子覺得疼了,這才激起了他對父皇做法的反感。

就像王恬一樣,以前多麼崇拜父親、效仿父親、希望幫到父親,現在就有多麼反感父親、甚至,反抗父親。

這或許是大多數男人的成長經歷,從唯粉到黑粉,到崇拜父親到“弒”父,從中找到自我,成為一個獨立於父親之外的男人。

王悅例外,因為他的父親是個白痴。

王悅見太子沉默,知道他聽進去了,又添了一把火,“事到如今,太子還不明白?只要皇上還是皇上,太子的母親就一天無法踏進臺城,也不可能得到冊封,永遠見不得人。”

太子艱難的說道:“她畢竟是我的生母。我是儲君,母憑子貴,將來未必沒有機會。”

王悅殘忍的打碎了太子的希望,“皇上如果把太子的母親接到臺城去,就等於承認當年他做錯了。太子,皇上是這種認錯的人嗎?並不會,皇上只會把責任推給別人,永遠都是別人的錯。”

“在皇上看來,當年荀氏因怨望而被皇后逐出宮廷,是荀氏的錯。皇后為了堵住荀氏回臺城的路,而逼她改嫁,這是皇后妒忌之心,是皇后的錯。從頭到尾,都是兩個女人的錯,和皇上有什麼關係?”

“既然沒有錯,為什麼要改?如果把荀氏接到臺城,給她名分,不就是承認自己當年袖手旁觀妻妾之爭錯了嗎?”

“太子,唯有當皇帝,才能把荀氏接到宮廷供養,給她名分,讓她光明正大的活著。”

太子聽到這裡,眼睛一亮,他縱有諸多缺點,他對母親的孝是真的,當兒子怎麼可能坐視母親忍辱受屈一輩子?這是大不孝啊!

然而……太子說道:“我不能弒君,更不能弒父。”

王悅笑道:“畢竟微臣不是什麼魔鬼,微臣也是有父親的,以己度人,怎麼可能挑唆別人弒父。太子當皇帝,皇帝當太上皇,荀氏接進臺城,縱使封不了太后,也可以封夫人,三全其美。”

太子頓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