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節,大晉如此多嬌,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宮。

太子問王悅:“為什麼一定要我去?”

王悅一愣,“太子都沒有搞清楚去的原因就毛遂自薦?”

太子更懵:“這不是你讓我去,我就去嗎?”連你都不信,我還能信誰?

王悅解釋道:“要當皇帝,要麼掌握實權,要麼先得人心。實權太子就別想了,我父親現在不會放權的,連皇帝都沒有,何況是太子呢?所以太子必須另闢蹊徑,去謀求人心。”

“懷帝和愍帝雖是亡國之君,但畢竟是大晉的正統皇帝,移民來的中原百姓還是群臣都是承認這兩個皇帝的,威望比當今皇上還要高,太子北上親迎懷愍二帝的梓宮,在德行上會聲名鵲起,超過皇上。”

的確,在品德這個方面,搞出北伐鬧劇,把大臣淳于伯推出去當替死鬼的太興帝風評實在太一般了。當然,這其中也有丞相王導故意操縱的原因。

太子甚是拜服,“我明白了,還是世子深謀遠慮。此次北伐雖然兇險,但是利大於弊,我都聽世子的。”

王悅說道:“太子放心,江北和中原我都有些人脈在手,會保護太子一路平安。”

江北是流民的天下,而江北最出名的流民帥是郗鑑。

中原嘛,劉曜不會動他們的。

春風又綠江南岸,太子一行人出發時春光明媚。

清河出宮,在婁湖別院為王悅和周撫送行。

清河的心情複雜,因為大晉送給靳準的國書裡,是要聯合靳准以抗劉曜。

劉曜是她繼父,她的母親是劉曜的夫人。

如果大晉和劉曜開戰,我將何去何從?

王悅看穿清河心思,說道:“你放心,靳準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匈奴和中原的漢民都容不得他,很快會倒臺,至於大晉和靳準聯合抗劉曜——我知道大晉目前國庫的狀況,這兩年都不可能有錢北伐打仗。”

打仗,尤其是遠征,其實就是砸錢,剛剛復國的大晉根本負擔不起。

清河聽了,心下稍安,折了一支柳送給王悅。

荀灌也折柳送給新婚丈夫周撫,“運送兩個棺材而已,快去快回。”

周撫接過柳枝,“我們去中原,保護公主的重任就交給你了。”周撫是故意的,他去了,荀灌就會留下,建康是安全的。

荀灌笑道,“用得著你說,囉嗦。”

看著新婚燕爾的小夫妻打情罵俏,清河和王悅相視一笑:他們兩個產了多年的狗糧餵給荀灌,如今輪到荀灌自產狗糧“反哺”他們兩個了,真是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第149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

江南一切都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景象,文化和經濟都是爆發式增長。

太子和王悅的中原使團乘船踏足江北之後,立刻感覺到這裡和江南的不同。

長江北岸,是一片到處都是流民的三不管地區,這裡的流民和基本上以家庭、家族為單位移民到江南的中原百姓不同。

江北的流民基本都是沒有任何家產的青壯年男子,他們曾今的家人,老人和婦孺在逃難的時候要麼走失,要麼被拋棄,販賣,甚至被吃掉了,最後能夠活下來的走到江北,基本都是青壯年男丁。

每個時代,每一場災難,無論是戰爭還是自然災難,逃難途中都是殘酷的叢林法則,弱者淘汰,強者生存,人墮落到被迫實行畜牲的規則,最後活下來的基本上都是強壯心狠的男子。

任何時代,任何地區,無一例外。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上演同一幕的戰亂悲劇。

而這些沒有錢、沒有土地、沒有家庭眷顧、沒有後顧之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身強力壯的流民們,江南大晉這邊是拒絕接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