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議論聲紛紛,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洛陽城最早是東周平王興建的雒邑,後來又是東漢的都城,雖然在魏晉三國時期屢次經過戰火摧殘洗禮,卻一直沒有從歷史上消散,甚至到了盛唐時候,更是冠以“神都”之名,實際上已經在履行都城的職務,達到了全盛。後來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洛陽也就不出意料的再一次荒廢下來。
不過大宋建立,雖然都城不在此處,不過考慮到要對西部施加影響,所以還是將洛陽立為西京,有了朝廷政策的支援,這座本來就是中原腹心的城池,也再一次煥發出蓬勃生機,包括汴梁、洛陽在內的河洛,更是成為天下繁華所在的代名詞。
此後靖康之亂,前後主戰場也是汴梁、京兆府,對於處在中間的洛陽城並沒有太大的傷害,而且即使是汴梁遭受了女真人慘絕人寰的大洗劫,依舊是百年來整個北方最發達的城鎮。
而汴梁因為北宋時候底子好,所以一直到蒙古滅掉南宋,其北方王朝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城池地位才被臨安取代。一座經歷戰火細節的城池不再是都城卻依舊能夠佔據鰲頭,也在側面反映了當時北方民生的凋敝。
大明收復河洛,也已經有多半年時間,再加上洛陽本來就是當初大明和蒙古開闢的七個通商城鎮之一,明人商賈在這裡的底子深厚,並且對於洛陽的市場運作和民眾喜好甚是瞭解,所以洛陽剛剛收復,大批的商賈就已經湧入其中。因為當時戰事緊迫,官府也沒有那麼多空閒時間出來整管,再加上神策軍挺進關中,需要的糧草軍餉都在洛陽轉運,而負責這些糧草轉運的,又有很多都是江淮、荊湖的商賈,所以一來二去他們就在洛陽站住了腳跟。
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利益糾葛,使得洛陽城很快遍地商賈,甚至已經打破了原有的唐式街坊佈局,店鋪和集市沿著街道展開,自然而然的呈現出一片經濟發達、欣欣向榮的景象。
宋人最喜好的休閒娛樂場所便是瓦舍和茶樓,在當年東京汴梁,各式各樣的瓦舍茶樓林立,沿著天街兩側、惠民河畔,不知多少人歡呼雀躍、醉生夢死,到了建炎南渡之後,南宋經營的臨安城亦是如此,西湖之畔、曉風殘月,三十六花街柳巷紙醉金迷,不知惹得多少人為之神往迷醉,也難怪“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樣的詩詞流傳下來。
要說這洛陽城中一等一的茶樓,那還是要數這凌波樓。凌波樓之名,自然是取自千古名篇《洛神賦》當中的“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整座茶樓也是佇立在洛水之畔。
洛水穿城而過,將洛陽一分為二,北面是大明洛陽行宮,乃是從前唐宮殿遺址上修繕而出,行宮一旁的街坊因為多數荒廢,所以後來索性改造成屯駐軍隊、官員辦公和囤積糧草的地方。而在洛水南面,便是洛陽民眾生活的城區。
古往今來,一處好的地址講求的是依山傍水、交通方便,洛陽城中沒有山,自然便要想盡辦法臨近洛水,而洛水沿岸最好的便是慈惠坊的土地,慈惠坊坐落在城中運渠和洛水的交界處,兩面環水,並且透過一座橋和城北官府各處相連不說,背後還是洛陽城的幾條主幹道交界處,可以說交通方便整個城中再沒有好過此處的了。更主要的是慈惠坊和行宮、官府在洛陽城的兩邊,可以說“天高皇帝遠”,對於喜歡談論時政的人來說,此處絕對是上佳的選擇。
而在慈惠坊七八座大小青樓、茶樓和酒樓當中,凌波茶樓便是最出挑的那個,佔據了兩水相匯聚的好地方不說,整個茶樓有足足四層高,俯瞰周圍,大有鶴立雞群、一覽眾山小的氣概,入洛陽城的人想看不到這茶樓都不可能。
正因為以上種種條件,凌波茶樓在洛陽城中口碑聲望一直不錯,更是成為洛陽才子聚會的地方,來往士人談古論今、博採眾長,時常有一段段令街坊間拍案的佳話傳出。
現在大明北伐收復河洛,壓在所有人頭頂上的那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