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6章 比如先造人,傾宋,然籇,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ps:心情比較好,題目比較逗比,博諸君一笑
大明永樂元年八月初二。
大明皇帝頒佈聖旨,在全國推行行省制度。行政區劃參照前宋原本的行政區劃,並且對大明後來開疆拓土所獲得之土地重新劃分,改原本路為省,總共十二個行省,分別開列如下:
直隸行省(以南京為中心,包括淮南和江南東路)、浙江行省(包括兩浙東西路)、江西行省(原江南西路)、荊湖行省(原荊湖路、京西南路)、四川行省(原成都府路、潼川府路等等川蜀地域)、福建行省(原福建路、夷洲)、廣南行省(原廣南東西路)。
上述七個行省為大明從前宋繼承之土地。並在大明新收復和開拓之土地上設立:山東行省(淮北山東)、河洛行省(中原淮西)、陝西行省(漢中、京兆)、安南行省(南洋諸島嶼並占城)、雲滇行省(大理真臘)。
相比於在另外一個時空元朝一統天下之後設立的行省制度,大明的行省劃分更為細密和眾多。並且在每個行省的地域劃分上也很注重犬牙交錯之態勢,比如將漢中劃入陝西而不是留給川蜀,從而使得入川的北大門控制在陝西手中,避免四川行省脫離朝廷掌控。又比如將大理和真臘這兩塊新開拓的土地綁在一起,並且將廣南的靜江府和邕州劃入雲滇行省,使得朝廷能夠更從容的控制這些距離中樞萬里之遙的地方。
可以說為了劃分出來這麼一副江山社稷圖,葉應武和梁彥武他們確實費了不少功夫,尤其是翻閱大量史料查詢歷次叛亂髮起之根源,從而在地域劃分上儘可能的避免劃分出來能夠被一家割據而獨大的地方。
按照行省制度規劃,現有的各路安撫大使、安撫使都會依次留任,不過相應的提舉常平司等官員,則會成為受行省管轄的下面各司司長,雖然還是原來應該做的職務,但是實際上相當於官職要降了。
這樣一來就等於提舉常平司、提舉刑獄司不再是安撫使的敵體,而是下屬官員,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提高官府的行政效率,以之前江南西路為例,如果江萬里和王爚他們不想方設法解決郭懷這個提舉常平司的話,使得江南西路無論是民政還是軍政在施行的時候都會受到不小的阻攔,而葉應武之後一步步征戰也不會那麼容易。
葉應武不想要看著安撫使一家獨大,但是也不想看著整個行省因為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而耽誤國家大事,所以將之前的四五個人互為敵體縮減為巡撫和安撫兩個人互為敵體。根據宋朝推行的知府、通判二人互為敵體的制度來看,這樣的設定已經足夠了。
而在行省下面,大明依舊沿用宋代的州府制度。宋代的軍州想要升為府,必須是和皇帝有關係或者在經濟政治文化某一方面很突出,比如當時宋寧宗龍潛時候的明州,在他登基之後改名“慶元府”;又比如蘇州作為江南核心城鎮,經濟文化發達而被賜名“平江府”。對此葉應武作出了適當妥協,宋時留下來的各府遵循舊名,不再更改,但是以後也不能這麼簡簡單單的另行新增,和皇家有關的軍州不能再輕易升格,只有當不得不面對重大威脅或者有重大政策與該城鎮有所關聯的時候,才允許升格,其設立的條件按照後世的理解有些類似於經濟特區。
同時各行省也要著重於提升各府在帶動周圍各軍州經濟發展上的能力。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尤其是江淮州府要著力帶動北方州府和南洋州府的發展。
至於各行省的話事權,交在本行省安撫和巡撫手中,安撫主管軍政,巡撫主管民政,同時御史臺也會派遣監察御史在各行省巡查,翰林院和學士院會派遣學政負責一個或者幾個行省的教育問題,從而保證朝廷上三分天下的三部分實力,在一個行省中都有體現。
同時又因為監察御史是代天巡狩,來往於各個行省之中,每個行省停留時間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