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帥道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楔子,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帥道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唐王朝自高祖李淵開創基業以來,傳至第四代中宗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同年,廢中宗立睿宗。六年後,武則天索性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是為公元690年。大唐王朝歷經貞觀之治以後七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勢日漸強盛,唯西北邊境戰事頻仍,突厥屢犯中華,擄掠人畜財產。
戰爭給雙方,特別是給突厥部落造成了重大損失。至武週年間,突厥內部分裂為以吉利可汗與其弟始畢可汗為首的主和派和以莫度為首的主戰派,兩派水火不容。後來,主和派勢力逐漸佔據優勢,吉利可汗乃決定向長安派遣一個以其弟為特使的親善使團,前來長安議和。
突厥使團跋涉數千裡,耗時數月,終於抵達長安。
宏偉壯麗的長安城一片歡騰:號角連天,鼓聲動地,禮炮陣陣;城南門旌幡蔽日,彩旗飄飄,人潮洶湧。通往皇宮的朱雀大街上淨水潑街,黃土墊道,左右衛府兵盔明甲亮,旗幟鮮明,拱衛在寬闊的大街兩側。市民們自發地擁到大街兩側觀看這盛大的歡迎儀式,眾人議論紛紛:
“打了十幾年,總算是盼到這天了!”
“是呀,再也不用充兵到邊關去了。真是蒼天有眼呀!”
“哎,我兩個弟弟都死在邊塞。這仗要是再打,我的兩個兒子也保不住了!”
“聽說這次突厥使團進京,就是為了要和朝廷重修舊好,永絕戰患。特使就是突厥可汗的兄弟!”
“看,來了!”
鼓樂之聲大作,一隊鑾儀衛遠遠而來。前列飛虎、飛熊、飛彪、飛豹四色軍旗,七十二名大漢將軍開道,後隨五百名左右金吾衛府兵。鑾儀衛後,閃出大周的赤旗和突厥國的狼頭旗。
國旗後,十二衛府兵衣甲鮮明,各依序列徐徐開來。突厥使團在禮部官員和左右驍衛的簇擁之下,緩緩經過朱雀大街,朝著大明宮方向行進。
莊嚴肅穆的太極殿外,羽林軍拱衛在宮門和大殿兩側,長長的通道上空無一人。殿內,大周皇帝武則天頭戴平天冠,身著袞龍袍,雄踞於寶座之上;丹陛下分列文武元宿、王公重臣。武則天的目光掃視了一遍殿中群臣,輕輕咳嗽了一聲,露出一絲微笑:“想不到,眾卿的腿竟然如此堅固頑強!”
所有的朝臣面面相覷,不知此話是何含義。
武則天笑道:“自五鼓入朝到現在,已有兩個多時辰,眾卿竟還能如此直立,真是令朕自嘆不如呀!”
眾臣這才釋然,發出一陣會心的低笑。
武則天道:“氣分清濁,清濁相抵其氣方能順暢。這殿裡的氣氛太濁了!”
宰相張柬之越班奏道:“陛下,不知這個‘濁’字指的是什麼?”
張柬之乃當朝重臣,永昌元年以賢良徵試,提拔為監察御史,後出任台州、蜀州刺史,現為大周宰相。
武則天笑了笑:“兩國罷戰言和,固然是我天朝之幸,然更是突厥之幸。因此,眾卿不必過於凝重,放鬆些才好。一會兒,突厥使者到來,要讓他們看到一團和氣,而不是一團凝氣。和氣自然一切順暢;而凝氣則會令我泱泱大國自暴其弱,令夷狄小看。”
張柬之恍然,說道:“陛下明鑑。”
武則天伸手摘下頭戴的平天冠,交與身邊的女官:“換軟紗帽來。”
女官奉命而去。
武則天道:“已經站了好幾個時辰了,朕於心不忍,大家就席地而坐吧!”
眾大臣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張柬之笑道:“謝陛下隆恩。”說著一撩袍襟,帶頭坐在了地上。眾臣發出一陣笑聲,也都隨他坐下。霎時間,平素莊重肅穆的重臣、宿將齊刷刷地坐了一地,殿內氣氛登時緩和下來。
女官拿來軟帽,替武則天戴在頭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