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一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九章 澳龍,趕海:我能看到提示,星海一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趕海:我能看到提示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九章澳龍下次再遇到這種事,感覺還是私下解決好了,也別把官方扯進來,窩囊,心頭不舒暢。
一週後,張耀華的船隊出現在公海。
這裡是印度洋的東岸,澳洲的西北邊。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於太平洋,位居第二。
其海底地貌錯綜複雜,除洋底中部有呈“入”字形的大洋中脊外,東部尚有東印度洋海嶺和島弧、海溝帶,在海嶺、海丘、海臺之間分佈著許多海盆。
張耀華他們剛來,就看到了巨大的海洋漩渦奇觀。
“下面不會有個海眼吧?”有人看著那個漩渦,心裡發毛。
對於經常跟海洋打交道的人來說,海洋漩渦不是沒見過,但沒見過那麼大的。
張耀華跟他們說道:“別嚇自己,沒什麼海眼。這種漩渦,通常是洋流造成的,沒你們想象得那麼可怕。”
海洋漩渦是海洋中常見的一種流體旋轉現象。
它們通常以不規則的圓形或橢圓形形狀出現,如同一個水力“漏斗”,當流過有限空間時,流速降低導致海水集中成圓形和橢圓形的渦旋型結構。
據說,海洋漩渦是透過諸多複雜的內、外力海洋作用因素而發生的。
比如,海洋底層的異常洋流、陸源汙染物流到河口區域後在暖、冷海流之間對流產生的溫度、鹽分擾動等都可能導致海洋漩渦的形成。
眼前的海洋漩渦,看著規模有點大,但威力其實不厲害,對漁船的航行沒有影響,輕鬆就闖過去。
“老闆,很少人來印度洋捕撈的。”船長跟張耀華說道。
印度洋中年捕魚量約有500萬噸,比太平洋、大西洋少得多。
其中以印度半島沿海捕魚量最大,主要捕撈魚類有:鯖魚、沙丁魚和比目魚,非洲南岸還有金槍魚、飛魚及海龜等。
“少人來就對了,要是多人來,還有我們什麼事?”
張耀華都還沒說話,其他船員就搶先說道。
船長呵呵兩聲。
“你們懂什麼?印度洋的魚資源遠不如太平洋和大西洋,很多遠洋漁船寧願跑南冰洋。”
起碼南冰洋有豐富的磷蝦。
磷蝦是世界上尚未開發的藏量最為豐富的生物資源,其蘊藏量一般估計為1.5~10億噸,最高估計數為50億噸,年捕獲量可達1~1.5億噸。
也正是這樣,南冰洋被譽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而印度洋,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出名的海產。
“這裡不是靠近澳洲了嗎?可以捉澳龍。”船上的船員反駁他。
船長卻比他們更懂。
“澳龍很少分佈在這邊,主要分佈在新南威爾士北部、塔斯馬尼亞南部、南澳洲和西澳洲之間,懂嗎?”
張耀華卻笑而不語。
他這次來到這片海域,就是衝著澳龍等特產來的。
與其他龍蝦相比,澳龍通體火紅,爪為金黃色,顯得格外的肥美壯碩,肉質細嫩、滑脆而有彈性,在世界各地被奉為頂級海鮮的代表。
阿哲的人聳聳肩:“我們不需要懂,跟著華哥,啥海鮮捉不到?”
呃!
這回輪到船長啞口無言。
在張耀華船上工作也有兩三個月以上,但他還真有點看不懂這位老闆。有時候感覺很魔幻,人的運氣真的能好到那種地步?
“前面撒一網,試試水。”張耀華這才開口。
他一說話,眾人立即行動起來,不再杵著吹牛了。
其實,傳統的捕龍蝦方式,跟捕蟹是差不多的,是在籠子裡放餌料,體積過小的龍蝦可以從籠子的開口處逃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