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野狐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遇失竊空空妙手 濟危困墨俠仁心,墨俠之大西寶藏,山村野狐禪,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船到宜昌時,已是夕陽西斜,只見前方碼頭大小船隻穿梭,帆檣如雲。

面前大江湧流,遠望江岸,群山連綿,夕陽餘暉,映照的天空流雲飛彩、五彩絢麗;桃李逢春花錦繡,竹松透月玉玲瓏,說的就是眼前這宜昌東山景色了。

降下風帆,船隻靠攏碼頭,下船錨,繫纜繩,兩船各自留了十幾個船工和兵丁在船上留守。

只見碼頭上船隻,橫七豎八,大中小型船隻擁擠在一起,以從四川來的川米、滇銅、黔鉛、生絲、藥材、鹽貨船隻居多,東南各省的棉花、布匹、綢緞和百貨入川也彙集宜昌,四川鹽商也在宜昌採購大量貨物返回四川,所以,宜昌成了長江沿線不亞於沙市、漢口、南京的水陸物流繁盛之地。

黃軍門和鄭先生攜著家眷投宿當地驛館,因為船上運載的兩千斤川芎、貝母、天麻、川烏、黃連等是當地同善堂藥行訂貨,葉巽和李玉需通知同善堂前來提貨。

而其他人等樂得逍遙自在,尋到一間懷遠客棧,先行去定客房,而李玉邀了葉巽、阿波問清了往同善堂的道路,沿著東山山腳下的大道,趕往同善堂。

宜昌城古稱夷陵,是處八卦圓形城池,西靠大江,宋元時期,城市尚且十分簡陋,歐陽修說,夷陵州居無城郭,通衢不容車馬。明朝初期,作為川東鄂西的水路交通中心,當地逐漸發展繁榮,故此在明朝洪武十二年間建成這座圓形夷陵古城。

三人按照路人指點,離開碼頭,經鎮江閣,徒步上坡走到兩丈多高的城牆下,只見上面有無數個城垛,遠遠地可見垛口和城門口都有士兵把守,旁邊還有一個稅檢卡口,在檢查過往絡繹不絕的商旅。

三人徒步進了中水門,守門計程車兵也沒有盤查,剛進城門不久,突然對面有個蓬頭汙面的男子匆匆忙忙跑過來,驀然撞進了李玉的懷裡,李玉叫罵一聲,把他一推,那個男子借勢又撞在葉巽身上,然後連聲道歉,出了城門,消失不見。

三人不由啞然失笑,前行三五百步,南拐就到了天官牌坊相鄰的同德堂所在,同德堂藥行卻已經亮起了燈籠,昏黃燈光下,前面大堂裡坐著一個戴著瑪瑙眼鏡的先生,旁邊有兩個夥計正在盤點店記憶體貨。

“先生,你好,請問張老掌櫃在嗎?我們船幫運來了貴處訂購的兩千斤藥材,請你們明天到鎮江門碼頭憑票提貨,”李玉上前說道。

“對不住了,我們老掌櫃上月離世了,現在少掌櫃當家做主,他老婆的兄弟王揸櫃負責採購,可他們現都不在店裡,明天我轉告他們安排前去提貨,”那個戴眼鏡的主事抬起頭來招呼著。

“那王揸櫃還當著碼頭的保甲,聽說看上了碼頭針線鋪王老漢的閨女,這兩日正帶了幾個混子逼王老漢抵還冬債呢!聽說王老漢去年冬天借了王揸櫃二十兩銀子,現在翻到了五十兩了,這下子,王老漢那閨女可就遭殃了,”旁邊的一個小夥計低聲說道。

“你閒得沒球事幹了,在這亂嚼王揸櫃的舌根子,小心他知道了,擰下你的腦袋當球踢,你的月俸還要不要了?”眼鏡先生罵了那夥計兩句。

李玉見店內諸人忙碌不停,渾不似張老掌櫃在世時那般熱情待客,就告辭出了同德堂,三人轉身迴轉,一路檢視宜昌古城的風物,一邊閒聊著走向鎮川門附近的懷遠客棧。

他們繞道小南門閒逛,只見沿街都是店鋪,賣糧的、賣滷肉的、賣調料的、練把式賣膏藥的,還有擺攤問卦的。

雖然天色已晚,但是沿街叫賣聲不絕於耳,熱鬧非凡,三人看著熱鬧,出了小南門,沿著江畔道路往北迴轉,走向北面的鎮川門。

天色已晚,江風瑟瑟,遠處江面點點漁火,閃爍不定,前方傳來了一陣陣整齊的江上號子聲。

前面一隊縴夫沿江邊排著長隊,身上套著粗長的纖繩,正弓著腰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還說你不是神仙

筆磨磨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瀾於既倒

明月夢嬋娟

諸位艱難求生我躺著狂暴刷

賣活狂暴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