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
軒少爺的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節,養女鋒芒一一千金嫡女,軒少爺的娘,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玉潔的“蓮”字,結尾卻是引人深思的一個“韓”字……
哇!一石激起千層浪,先前傳這簪子是湘王送的,畢竟沒人拿出實物出來,可以說是純屬捕風捉影,如今可謂是“有圖有真相”,眾人無不想搶購這根白玉簪,姑且不論這根簪子值不值錢,就是這簪子本身的噱頭也夠吊足人的胃口。
於是,奇貨可居,價高者得,有個喜歡香豔情事又有錢的富商出手闊綽,購下此物,同時也澄清了湘王的清白——流言真真是害死人!就說冷峭如玉,矜貴雍容的湘王殿下怎可能幹出此等不入流的風流韻事,毋庸置疑這是那些見不得湘王好名聲的人潑的髒水……
如火如荼的流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熙京鋪天蓋地的傳開了,全城的以及外城的人無不津津樂道地在臆測,這個“韓”字代表的是誰?
這些個混帳事很快就傳到安夫人母女的耳朵中,使得安夫人大為惱火,宇文蓮則痛哭流涕。
卻也不怪她們,須知,京都貴女的名聲多麼重要啊?隨便一個流言就能讓一個貴女辛苦維持多年的好名聲悉數毀掉,那些個貴夫人和宮裡的娘娘們則是不管流言是真是假的,她們只會覺得無風不起浪,沒影子的事誰會亂七八糟的傳啊?又不是吃飽了撐的,天下那麼多人的閒話人家不傳,獨獨傳這位小姐的,定是這女子本身品行不端才會惹人非議。
如此這般,休說宇文蓮妄想嫁湘王,便是那些京裡的高門大戶她以後都甭想嫁了,如果不能快點找出這“韓”字人了結了此事,怕極有可能禍及到宇文字家的其他待字閨中的少女。這就叫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世人都會猜測,誰知道你們家族的女子是不是都跟二小姐一樣與男子有私情啊?
起初安夫人鋌而走險自己傳流言,一是想利用流言的威力迫使湘王就範。二則是她們非常自信握有湘王和若櫻的把柄,斷定湘王為了自己高貴的身份和顏面,絕對不敢對世人承認,他在簪子上刻香豔詩詞這種有傷體面的行為,只能打落牙和血吞,乖乖的娶了宇文蓮。
再則就是湘王是龍子鳳孫,金尊玉貴,既便是宇文蓮跟湘王真的私訂終身,那也是宇文蓮高攀了,別人羨慕妒忌恨都來不及,最多隻會把這當成無傷大雅的鳳流雅事來傳揚,可若是換成不知姓甚名誰的韓姓人,那可就不好說了,用句不中聽的話來形容:誰知道那人的身份是和尚還是道士啊?還是哪個犄角旮旯蹦出來的啊?
所以現如今為這簪子之事弄成這麼不堪的局面,也是安夫人母女始料未及的。
但事情並未到此為止,八卦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個個都有追根究底的精神,當下就有那好事者率先提出,這“韓”字不用多想,一定是指的韓國丈府的韓國舅,論人品風流以及下流無下限,京城裡的紈絝之弟無人能出其左右。當然,宇文二小姐的二哥的浪子名聲亦是不遑多讓,可如今人家不是浪子回頭了麼。
眾人突然一下猶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對!韓國舅最喜風月之事,這種豔事怎麼少得了他呢?不作它想,一定是他!
故而說書的又忙活開了,問也不問當事人,連夜杜撰了一段韓國舅與宇文二小姐曖昧至極的韻事,在那些勾欄瓦舍廣為傳訟。
這則流言前後一波三折,劇情跌宕起伏,主角撲朔迷離,牽涉的俱是灸手可熱,紅極一時的人物,可想而知火到什麼程度,很快就凌駕於其它流言之上,穩居流言榜第一。
而被千夫所指的韓國舅卻有些摸頭不知腦,倘若說是睡了的女人他有忘記的,那情有可原,他睡太多了記混了,忘了也是有的,但這種風雅趣事,他能確定一定以及肯定自己沒幹過這種事,只是他這人身上的風流逸事本來就多,蝨多不癢,債多不愁,添一樁這樣的韻事對他來說原就是稀鬆平常的小事,沒必要去刻意渲染和刻意解釋,一笑置之則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