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少爺的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節,養女鋒芒一一千金嫡女,軒少爺的娘,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宇文蓮的話正中安夫人下懷,橫豎她們沒有承認簪子在她們手中,湘王也奈何不了她們,正好拿這個簪子大作文章。

這母女倆皆是那種一條道上跑到黑的主,只要是自己看中的,管他是誰的東西,想方設法的變成自己的就是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她們一向做得是得心應手,於是,安夫人偕女兒回了一趟孃家明遠候府。

過不多久,京都就流言四起,傳的那是有鼻子有眼的,內容不外乎就是湘王早和宇文蓮私訂終身,有訂情信物白玉簪為證,簪身還有湘王親手刻的一闋香豔詩詞……

這些姑且不說,恰好京里正隱隱流傳著順元帝不日就會為湘王賜婚,賜婚對像中便有宇文家的小姐,安夫人一聽,暗喜“天助我也”,這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安夫人一有功夫就逮著宇文老爺吹枕邊風,極力陳述宇文蓮與湘王結親的好處,鼓吹宇文老爺去向順元帝跪求賜婚旨意,以期讓宇文蓮當上湘王的正妃。

奈何宇文老爺雖然好色成性,絕對算不得個好丈夫,卻不失為一個好父親,他心裡同樣裝著小九九。

在宇文泰的心目中,幾個子女都差不多是一樣的疼愛,決不會厚些薄彼,雖然因羅夫人去世後對宇文騰兩兄妹多有疏忽,但在他心裡,宇文騰是他的長子,宇文鳳是他的長女,自是非同一般的得到過他的疼愛,再加上宇文騰委實出色爭氣。

為人父母的,多少對爭氣的那個孩子略微偏愛了那麼一點,偏愛的同時也是抱以了厚望,所以宇文泰私心認為,真要與湘王結親的話,還是宇文鳳合適一些,理由也充足,其一,宇文鳳比宇文蓮大,其二,去世的原配和逝世的楚貴妃是好友,兼之羅國公府和湘王走的也更近一些。

因為心裡有這些個想法,宇文老爺言語之中不免露出一二點來,結果不光被精明的安夫人看出了一些端倪,便是外人也窺得了一二份,所以就造成了京都裡的另一則流言蜚語四起。

安夫人母女想利用眾口鑠金的輿論的力量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充分利用了一把白玉簪,散出了流言,造成湘王和宇文蓮有私情的假像。

倘若湘王敢跳出來分辨這是流言,那們她們就把白玉簪拿出來為證,橫豎世人皆不知那白玉簪是湘王送給若櫻的,料想若櫻也絕不會跳出來澄清這根簪子是她的,不然世人會問,既然是你的?怎麼落在人家母女手中?難不成若櫻還有臉說出是因為她逃跑而弄丟了簪子……到那時候,湘王不娶宇文蓮都不行了。

這樣一想,母女二人越發的有恃無恐,現在白玉簪在她們手中,那就是湘王贈給宇文蓮的定情信物,合該為她們所用,所以這母女二人皆心安理得的把白玉簪據為己有,絕口不提還簪子之事不說,還把白玉簪當寶貝一樣的找了一個絕密的地方藏了起來。

可是過不了多久,不知怎地,京裡的流言就漸漸的變了,有人言之鑿鑿地道贈送宇文二小姐白玉簪的人是另有其人,並不是湘王,這樣的話如同在沸騰的熱油中倒入一瓢冷水,無異於讓京城裡八卦熱情高漲的人炸開了鍋,紛紛四處求證那送簪子的人倒底是何人?都想知道那個人的廬山真面目。

與此同時,又有人拿了一根刻有豔詞的白玉簪在黑市高價兜售,要價奇高,並直言不諱地道這根白玉簪乃是他向驃騎大將軍府裡的僕人高價買來的,正是傳言中湘王送給宇文二小姐的那根簪子,只是先前的傳言做不得準,他手中這根簪子可以證明這贈簪子的人並非是湘王,的的確確是旁人所為!

“噓!”眾人噓他,誰知你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啊?

不料這人很是氣憤,覺得自己被冤枉了,為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竟然當場讓人把簪身上的豔詞拓了幾份下來,四處亂傳,豔詞內容不堪入目,這裡就無須贅述了,只是這豔詞打頭一入目便是一個冰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尋人啟事

陸霧

她又慫又甜

月照溪

當直男穿書成了萬人迷

不知雲KK

一覺醒來後我哥又變臉了

涼穗

快穿之作者高貴冷豔

煩煩不煩

火影之皇者鳴人

三孤觀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