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楊家燒鍋二十八,楊家燒鍋,張鳳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也不是小貓小狗,說送人就送人了。咱家酒坊開起來,還差一個孩子吃的?”
六奶奶心裡挺舒坦,故意問:“那就留著?”
“嗯,留著。”楊宗還是想他的酒,隨便回答。
“既然留下來,你可得給他當爹。”六奶奶繼續追問他。
楊宗笑著說:“我娶他媽了,當然是他爹了。”
“那好,既然你已經給他當爹了,那他的名字得你起吧,總不能讓他姥姥天天叫多餘吧!”六奶奶非常高興,逼著楊宗給孩子起名字。
“這,我也起不好啊?還是你起吧。”楊宗還是沒有底氣。
六奶奶正色地說:“不行,孩子的名字必須得你起,哪怕你叫他馬駒兒,還是叫狗剩子呢?俺不管,你要給起了名字,說明你肯認這個兒子了。”
這事兒挺讓楊宗撓頭的,現成的兒子,肯定是要收下的。既然娶了孩子的娘,後爹肯定是當定了。咋的都好辦,可起名字實在是不太在行,純粹是拿鴨子上架。憋了許久才說:“哥哥家的大侄,起名都泛樹字,咱也得按樹字起吧。我也不會起,不然就叫楊樹山吧,反正山上都長樹。行不行?”
六奶奶連喯都不打,答應道:“行啊,挺好聽的,就叫楊樹山。小名呢?”
“啊?還有小名啊。五哥家最小的是老四,他排行老五,乾脆叫小五子吧。”楊宗如釋負重。
“行,你咋叫都行,俺說了,這個孩子以後都你說了算。”六奶奶欣慰地說。
楊宗見過關了,趕緊要弄他的東西去。問:“那我找爹寫字帖去了?”
“去吧,俺沒事兒了,該喂俺的小五子嘍。”奶奶滿心歡喜地哄孩子去了:“小五,你爹給你起名字啦,楊樹山、楊樹山。”
楊宗則找趙二爺,寫一些字帖,然後粘在酒罈子上,明天他要去大集上去賣酒。
楊宗起得挺早,還沒有吃飯,就開始捆紮酒罈子。家裡沒車也沒輛的,得用擔子擔。圓酒罈子不好擔,必須用繩子捆紮好。第一次去賣酒,也不知道好不好賣,沒敢多帶,只帶四十斤。十斤的兩壇,二十斤的一罈,手裡拎一罐散酒。裡面放一酒提溜1,除了量酒,還方便買家品嚐用。【註釋】1酒提溜:量酒工具。
趙戚氏的早飯做得也早,楊宗匆匆地吃了一口,然後擔著擔子來到大集。往日,一般是早上有常集,到了日上三竿散集。逢八一大集,大集是全天的。但過了臘月十五,可就是天天都有大集,一直延續到臘月二十九。從三十下午開始休集,一直到正月十八才開集。楊宗來得早,他到的時候,天剛矇矇亮。集上擺攤的沒幾家,他隨便找一個地方,把自己的攤子擺上,靜等著買家上門。漸漸地天大亮了,那些做小買賣的,有推車的、有擔擔的,也都呼呼隆隆的上來了。
集上的商品是五花八門,什麼都賣。從雞鴨魚肉到蔥薑蒜,從香燭、黃紙到掛錢、對聯,從核桃、凍秋梨到大糖、糖葫蘆,從獐狍麋鹿到木耳、蘑菇。以至於接神用的鞭炮、小孩玩的玩具、老頭老太太的旱菸、大姑娘小媳婦喜歡的花布……那是應有盡有。到日頭出山,買年貨的也熙熙攘攘地上來了。頓時,整個集上熱鬧起來,吆喝聲此起彼伏。楊宗第一次擔擔賣東西,還不習慣大聲叫賣,跟著別人學習,勉強用嗓子眼叫了兩聲,自己都覺得有氣無力的。
也許是楊宗的小地攤不顯眼,或是他的酒不出名,到中午了,也沒賣出幾斤,更別說是整罈子地賣了。只有幾個顧客,看樣子不太寬裕的。以為他攤子小,酒能便宜,打上個一斤二斤的。眼看著要過晌午了,再過個把時辰該散集了,看樣子他的酒是怎麼擔來的,得怎麼擔回去了。貨賣不出去,讓楊宗十分上火,不僅僅是賣不出去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回去見了家人也沒有臉。自己不是一個幹啥啥不行的窩囊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