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楊家燒鍋五十八,楊家燒鍋,張鳳翼,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氏蓋上。然後揮揮手示意大家出去,帶著五湖的人,回了楊家燒鍋。
婚禮準備是正日子前三天開始的,楊家早已殺完豬,只是著手搭“響棚子”,“掛彩子”。殺豬是準備婚宴上的肉食,和拜祭祖先用。“響棚子”是給鼓樂吹手準備的,在室外搭一蓆棚,裡面放上桌椅板凳,放上煙、糖、瓜子一類的。請來鼓樂班子,整日吹打,襯托婚禮的氣氛。“掛彩子”是門檻上掛彩綢,男方掛的叫硬彩,婚房、房門、院裡、以至於大門上都掛,多以紅色為主。女方也“掛彩子”,不過叫軟彩,用一條綵帶,結成兩個綵球,搭在大門兩側。
天一亮,楊家人與賓客都起來啦,開始準備接親。大灶一晚上都沒有睡,炸丸子、烀肘子、燉排骨……準備流水席的菜品。“支和人”也叫大支、撈頭忙,是整個喜事的總指揮,給“撈忙”安排活計和流程。哪個環節有問題,找大支就可以了。主人家負責迎接賓客,與客人聊天,只有重大事項才與大支商量一下,制定具體的解決辦法。
依蘭這個地方的婚禮習俗,接近於滿族的婚禮,中間也有一點點中原傳統。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即使是一個縣也有不一樣的說法,一般主家都要看孃家人提的要求,大支、娶親婆來安排的程式,來準備道具和實施過程。一般來講,從定親之前,已經開始有說道了,並且要按流程走,楊家也是一樣。
大多新人是由媒人或者親戚、朋友、村鄰給介紹,中介人拿雙方“門戶貼”轉交對方。“門戶貼”上要寫明地址、三代情況、功名、職業、屬相、生辰八字等,先男後女。雙方瞭解對方家世後,將此貼壓在灶王爺祭臺三日,此過程叫“問門戶”,下一個環節是“相門戶”,如果“相門戶”雙方都滿意了,接下來開始合婚。雙方的生辰八字拿一起,找先生給算一下,如果不相剋,又不克公婆,他們的婚事基本成了,又叫“合婚”。
接下來要“過禮”了,過禮之前得“放定”,“放定”是男方家長,由中介人陪著,帶著禮物去女方家裡。女方家要好酒好菜的熱情招待,表示雙方都允許了。男方女性家長,拿飾物給女子戴上,做為訂婚物。定好“過禮”的日子,男方家長帶諸多親戚,到女方家裡下聘禮,這個過程又叫“換盅”。不同的人家,有不同的規矩,但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程式。是在“過禮”的時候,定下“裝煙錢”多少。“過禮”以後,雙方正是成為親家了,輕易是不可以悔婚的。悔婚的人家,是會受人恥笑的。同時,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樣的人家不守信不守約。
經過“拉單”、“開剪”、“聘女開鎖”“過箱櫃”一類的過程。女方還要“包包”,孃家準備幾個包袱皮,把新娘過禮的衣物、孃家陪送的衣物,打成包裹。同時孃家媽要在包裡放上錢,稱壓包錢。一般包袱數量是按翻倍計算,最少的是兩個,正常是四個,富餘的人家可以打成八個。但絕對不能是一個,帶一個包袱是私奔。依蘭貶低女人的說法是:夾包來的。表示來路不正,不是明媒正娶。如果是四個包,還要有四個抱包的姑娘,抱包姑娘也是第二天陪伴新娘的人。頭一天抱包的時候,女方家要單獨做一桌飯,叫“管小飯”,並且要給紅包,抱包姑娘基本都是新娘的閨中好友。
樹山也早早穿戴整齊,由迎親婆或叫娶親婆,帶領楊家方的娶親人員,按事先商定,趕兩掛馬車前往,男方迎娶新娘的日子,也叫“迎親”。馬車都扎綵綢,或拴紅布,去的人員必須是單數,回來的時候加上白淑珍為雙數,以圖吉利。而嫻兒是孃家人送的,送親和迎親在路上相遇,外車轅相交,新娘的哥哥把嫻兒抱到迎親的車上,也叫“插車”。嫻兒沒有親哥哥,由霍荷親屬家的表親代替。
接親的隊伍來到白家,白倫庫家的親友點燃鞭炮,阻止迎親隊伍。一是鞭炮齊鳴,表示歡迎和慶祝;二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